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虽然春节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但由于习俗传承等原因,各地方、各民族的春节习俗又不尽相同,四川人的春节是怎样的,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人们在过小年前要搞大扫除,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四川话为“打扬尘”。以前农村是烧的柴,屋顶上全是黑漆漆的一层灰尘,所以每年都需要清理。
农历腊月23日,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汉族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送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欢乐,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过了小年,春节的气氛就更浓烈了,在农村,由于不是每天都可以赶集,而且为了春节期间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过节日不用东奔西走忙于采买,人们都习惯在春节前提前准备好各种吃的,比如鸡鸭鱼肉、水果、小孩的零食等。
杀年猪,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年俗。平时杀猪家里人一时半会吃不完,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惟独过年是个例外,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四川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杀年猪吃肉的心情。
这两天有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之说。意思是,在腊月二十七、八这两天,二十七号是不出远门的,在外地的人二十八号这天也不回家。这两天也可以是剪纸、贴春联的日子,但大部分人还是在大年三十贴春联。
这天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是全家大团聚的日子,无论多远的人都会争取回家与亲人团聚。这天中午和晚上大聚餐,吃饭前还要鸣鞭炮。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上12点,又会鸣鞭炮,放烟花,很是热闹。
过完除夕夜,新的一年就正式开始了,正月初一象征着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起床后会收到父母的压岁钱。全家人吃汤圆,寓意新的一年圆圆满满。这一天早晨吃完汤圆后,就开始去亲戚家串门,拜访长辈。
这天是媳妇、姑爷回娘家看望媳妇娘家人的日子,媳妇、姑爷带着小孩和礼品回到娘家, 也象征着嫁出去的女儿和其组成的新的家庭回来与娘家人团聚。
初二之后基本是春节的主要内容就已经完成得差不多,初三到十五是亲戚朋友间相互走动的日子,和平时串门不一样,这个时间段的走动更象征着亲戚朋友间的关系非常被对方看重。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过了这天春节也就基本结束啦,处于不同工作岗位的家人又要回到工作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