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海 每经编辑:魏官红
近日,复星国际(0656.HK,股价4.3港元,市值351.83亿港元)公布2024年度业绩,全年总收入为1921.4亿元,产业运营利润为49亿元。其中,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复星葡萄牙保险和复星旅文的总收入达1346.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0.1%。
集团当期亏损约43.5亿元,主要由于调整所投菜鸟项目的账面价值所致。剔除菜鸟项目因素影响,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约为7.5亿元。
4月1日,针对外界关心的盈利问题,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直接回应,2024年的财务调整并非由于复星自身的运营不力或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并不影响复星的正常运营和核心产业的稳定发展。
在持续数小时的沟通会上,“拥轻合重、瘦身健体、攻守平衡”的十二字方针被反复提及。巨轮转舵的几年里,复星国际内部已形成共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几年,这十二个字都是整个复星必须严格践行的战略方针。
在郭广昌看来,复星国际现在又度过了一个关键节点,从基本的“瘦身健体”到了“有进有退”“进退平衡”的阶段。“复星的整个战略调整会有阵痛,不容易,需要有战略定力,需要时间一步步验证。复星一直在说要做对的事、难的事,我们会坚持做下去。”郭广昌说。
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切依旧充满不确定性。复星国际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在哪里?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复星国际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经济有周期,顺周期、逆周期、跨周期,‘变’是常态,关键在于企业有没有自己不变的东西⋯⋯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对复星国际来说,我们要坚持践行十二字方针。另外要扬长避短,聚焦全球化运营,把我们的‘产业+投资+保险’组合起来。”4月1日下午,复星国际联席CEO(首席执行官)徐晓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如是说。
复星国际联席CEO徐晓亮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NBD:从十二字战略的角度出发,您怎么评价复星国际2024年的表现?
徐晓亮:2024年,整个市场大环境保持低速增长。对复星来说,过去一年还是比较平稳地穿越(了周期),核心一直围绕这十二个字。它不是一个运动式的(行为),也不是一阵风,复星接下去几年会围绕这十二字方针不断践行。
去年,我们四大板块完成了内部架构的调整,完成了筑底的过程,现在开始一步步向上、向好发展。复星国际的四个板块里面还有“四大金刚”:复星医药、豫园股份、复星旅文和复星葡萄牙保险。
复星旅文退市有几点考量,第一,从再融资角度,港股有流动性的痛点。第二,对投资者来说,我们从“重”转向“轻”的过程中,轻、重的分离组合都是需要时间的,短期很难马上给到投资者回报。我们要在上市公司(层面)运作,其实对于灵活性以及布局的效率来说都会有不便。
“退”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进”,复星国际对复星旅文所处的赛道非常看重。复星旅文未来依旧是复星国际的“四大金刚”之一,另一方面,复星国际要服务的客户是家庭,复星旅文也是围绕家庭在进行布局,在战略协同性以及生态上与集团战略高度吻合。
NBD:过去一年,海外营商环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徐晓亮:总体来说,大的形势已经不能用变化来形容,感受就是一个字:乱,有可能接下去四年,都将围绕这个字。但乱中也能取胜。我们不回避它是乱的,很多东西看不清楚,也不能用昨天的经验看待现状。但复星国际有的一个优势是——我们找到锚定的东西了。
我们的客户是家庭,我们要为客户带来健康、快乐和富足。锚定相关的场景、产品和内容,不为外面的周期所动。
大的气候下,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一家企业有本事改善气候,气候就是气候。大环境下,做好自己,都在复星的十二个字里面,更坚定的“拥轻合重、瘦身健体、攻守平衡”。
除此以外,还是要找到自己最强的地方,才能乱中取胜,以变应变。目前拥有全球化布局的公司还是太少,拥有全球化运营能力的民营企业弥足珍贵。我们要在全球化这件事情上,有更强的长袖善舞的能力。
复星国际有四大板块,我们在各个赛道都有竞争对手,单打独斗没有优势,但如果复星能够把组合拳打出来,在竞争中的优势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我们这次置顶的一个战略叫“飞轮计划”,原来我们是双轮:保险+投资,现在又加了一个轮子,变成“保险+投资+产业”。我们会聚焦最有优势的产业,围绕战略来布局。
市场是复杂的,是多变的,对复星国际来说,我们要坚持践行十二字方针,另外要扬长避短,聚焦全球化运营,把我们的“产业+投资+保险”组合起来。
NBD:复星旅文板块,未来会在哪些领域发力?
徐晓亮:复星旅文首先战略上明确“All In”(全部押进)在度假这件事情上。新冠疫情之后,我们发现全球的文旅趋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不可逆,就是从观光游转向度假游。
在度假这件事情上,复星旅文有一手好牌。比如有75年历史的Club Med,它从诞生起就是围绕家庭度假这件事,特别是围绕着有孩子的家庭。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目前海外拓展的空间依然非常大,比如在东南亚、南美、北美等地区,高品质的度假布局还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有很大区别。大家假期的频率完全不一样——海外市场以长假期居多。中国市场假期频率高,但是时长很短。当市场趋势从观光游转向度假游以后,怎么把低频的度假变成高频?我们有几点观察。
这几年大家更注重身心健康、注重工作与生活之间更好的平衡,希望更多与家人聚在一起,而且中国人特别讲究“家文化”,不仅是年轻人,还有三代同堂,所以特别需要度假来平衡,这不是简单的打卡观光。由此,我们看到中国城市度假的市场是一个空白点。
此外,中国还有超级度假城市海南三亚。除了三亚亚特兰蒂斯之外,我们又在三亚启动了超级地中海项目。这些布局,核心还是围绕度假,围绕超级城市的超级度假。
冰雪经济方面,北京冬奥会以后,政策层面对于冰雪经济的支持和期望已经到了一个新高点。在室外冰雪、室内冰雪两个维度上,我们都有非常深的涉足。目前我们在国内管理三个冰雪度假村:长白山、北大壶和亚布力。在亚洲滑雪胜地北海道管理了四个冰雪度假村。
此外,我们在全球其他地区有17个冰雪度假村,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从全球来看,有这样布局的企业比较少。未来我们会在太仓做全世界最好的室内“滑雪+娱雪”场馆。
就像郭总(郭广昌)说的,复星要“坚持做对的、难的,还需要时间积累的”。因为这些都需要运营能力加持,而这种运营能力是需要有具体项目的。通过不断运营去提升、成长,把这些运维的“金刚钻”、手艺活夯实了以后,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未来复星旅文还是会围绕城市度假和冰雪度假,寻找“进”和“退”的平衡点。
NBD:今年国家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复星国际有哪些布局?
徐晓亮:首发经济方面,复星国际还是依托于自己比较有优势的场景能力。
BFC和豫园所在的位置,是上海最顶级的区域之一,先天有上海“第一立面”优势,又占据了上海的文化中心。在这些区域持续打造超级场景,场景中要有超级的、现象级的活动,比如豫园灯会、BFC与华纳合作的哈利·波特IP活动,吸引首发品牌集聚起来,形成首发经济的集聚效应。
从总的定位来说,我们就是一句话,希望打造以“东方生活美学”为底蕴的全球时尚文化秀场。未来的大豫园区域,全世界最好的产品会在中国首发,这里是桥头堡,中国未来有更多好产品要走向全球,这里是舞台。汇聚国内、全球更多的首发产品,前提是场景要有魅力。
NBD:怎么评价近两年的消费市场变化?复星国际如何应对?
徐晓亮:对于整个消费市场,大家有共性感受,就像经济有周期一样,消费也有周期,没有持续下降,也没有持续上升。我们认为消费分级是未来的常态,最终还是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场景的质价比以及带来的情绪价值等。
现在的消费者还是有消费力的,关键在于消费分级以后,怎么去打造好匹配用户需求的场景、产品和内容,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毛利率作为支撑,不然企业经不起风浪。
消费分级当中,我们不想“下卷”,我们要“上卷”,我们不想“内卷”,我们要“外卷”。所谓的“上卷”,就是我们一定要追求好产品,追求品牌经营,要有定价权,有忠诚的粉丝,推动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外卷”,就是走向全球,市场更大,也有更大的消费空间。向上卷和向外卷是产业结构的一种有机组合。复星国际的核心产业,都要有全球化布局的能力和布局的空间、运作能力,这样大家才能形成生态组合。
NBD:新的形势下,复星国际怎么打造全球化运营能力?
徐晓亮:复星国际的全球化运营能力中,有三个能力比较重要。
一是全球资源整合的能力。比如复星医药,它能把研发、生产、销售真正在全球下“一盘棋”。研发方面,与最聪明的企业一起研发,而不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生产供应链方面,我们跟具有成本优势的印度仿制药工厂合作,把生产能力与全球嫁接;销售方面,我们也有全球的商务拓展能力。
另一方面,要有拓展布局的能力。我们希望复星国际的核心企业都能够“走得出去”,不是只在自己本国的市场,这种能力不是卷,而是一种拓展布局的能力。比如说复星葡萄牙保险公司,2024年接近三分之一的毛保费收入来自葡萄牙以外市场。我们认为很重要的是抓住了“空差”,这是复星对全球化实践的自身理解之一。
与用小时计算的时差不同,“空差”是用年计算的。一个发达地区发生过的事情,会在发展中地区再来一遍。从全球角度看问题,能看到发展的“空差”,从而为运营找到非常好的“剪刀差”。
第三个能力是本土化的融合,如何把好的基因、好的产品本地化、融合化。比如Club Med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到了中国又面临不一样的消费市场:中国妈妈对孩子的想法、对营地的需求与海外不同,有些中国家庭享受三代同堂,但是海外三代同堂的情况很少。
全球的资源整合、布局拓展、本土融合能力,构建起了复星国际重要的全球运营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