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叶辉)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明藩王文化研究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该如何推进?4 月 19 日,“2025 湖北武汉明藩王文化学术研讨会” 在武汉光谷二妃山庄会议厅召开,众多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明藩王文化研究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划重点”。
明楚王墓位于龙泉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六百年楚藩历史,是研究明代分封制度、皇家文化的珍贵实证,也是武汉建设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一系列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多部学术专著的出版,都让明藩王文化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但如何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完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仍需各方共同探索。
开幕式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总经济师程亚红,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刘兴元,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莉,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先后致辞。
程亚红表示,东湖高新区始终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明楚王墓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研讨会是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的重要契机,希望专家们的见解能为明楚王墓价值阐释和遗址公园建设提供新思路,推动光谷科技与文化协同发展。
刘兴元提到,武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楚王墓群在城市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下武汉正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明楚王墓的保护利用意义重大。他期望本次研讨会能为遗址公园规划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武汉构建 “北有盘龙城、南有九王寝” 的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格局。
李莉介绍了湖北大学在明藩王文化研究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的努力。她表示,湖北大学相关学院和研究中心积极参与研讨会承办工作。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各方合作,为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屈文谦强调了武汉大学在考古领域的深厚底蕴和责任担当。他指出,武汉大学长期致力于考古学研究与文化遗址保护活化,与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持着紧密合作。此次研讨会为各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相信专家们的研讨成果将为明藩王文化保护传承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带来新的启发。
余萍指出,湖北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明楚王墓遗址公园是荆楚大遗址保护体系和湖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湖北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荆楚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当前,湖北正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以及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对打造特色长江文化、建设文化支点意义重大。她希望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明藩王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内涵,为遗址公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相关部门也将充分吸收各方建议,持续强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让文物 “活起来”,传承好荆楚文脉。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 37 篇投稿论文。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明史学会原会长陈支平、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时龙,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南开大学考古文博研究中心主任刘毅,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等专家,围绕明藩王文化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分享了研究成果。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明藩王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专业的理论依据。
19 日下午的分组研讨环节,参会人员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结合自身研究和实践经验,各抒己见,为明藩王文化研究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之后的学术总结环节,对讨论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炼出了关键观点和发展方向。
4 月 20 日上午,参会人员前往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地考察。在昭园和愍王考古保护展示现场,大家通过实地观察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遗址现状的了解,为更好地开展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明藩王文化研究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未来,各方将依据研讨会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深入挖掘明藩王文化价值,加快推进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