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四月的临沂,文旅活动异彩纷呈。4月19日,云瀑洞天景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文化节正在上演。数百名汉服爱好者衣袂飘飘的身影,与举着手机拍照的年轻游客构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生动画面。这场汉服节的成功举办,正是临沂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缩影。近年来,这座红色老区正以创新之笔,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答卷上书写着令人瞩目的新篇章。
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传统文化实现“新表达”。在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方面,临沂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临沂模式”。书圣王羲之故居推出的沉浸式游园会,通过汉服体验、书法创作等互动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文人雅集的风雅;“水韵琅琊”灯光秀运用现代光影技术,在沂河两岸演绎千年琅琊文化;沂南红嫂故里的“沉浸式剧本游”,则让游客通过角色扮演重温革命岁月。一位“00后”游客感慨:“这种体验比历史课本生动多了,让我真正理解了沂蒙精神的内涵。”
用新潮方式讲好老故事,年轻群体解锁“新体验”。“我们发现年轻人更青睐有参与感、能互动的文化体验,所以特别设计了这些沉浸式项目。”云瀑洞天景区负责人介绍道,新一代游客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追求可打卡、可互动、可分享的文旅体验。通过灯光秀和古乐演奏的“夜游”活动让文物“活”起来;“临沂文旅”抖音账号用轻松幽默的短视频讲述历史典故,单条播放量屡破百万;红色旅游创新推出的“沉浸式红色研学”,让年轻人穿着八路军服装亲身体验历史。临沂精准把握游客需求,用年轻化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以更时尚、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乡村资源找到“变现路径”。乡村旅游是临沂文旅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打造出一批独具魅力的乡村文旅项目。费县东蒙镇北刘家庄村依托被景区包围的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打造以民宿集群为主的微度假目的地,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自家的蜂蜜、板栗等土特产不在少数,现在游客慢慢多了,土特产在家门口就能卖掉。”北刘家庄村村民赵志华说,她家现在一年光销售土特产就可增收近两万元。平邑九间棚的万亩梨园演绎着农旅融合故事,春季梨花会、秋季采摘活动等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村民李秀英笑着说:“现在游客自己上门摘梨,价格还翻倍。”依托乡村的文旅融合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重新焕发生机,更让村民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
当古老文化找到年轻表达,当静态资源遇上动态创意,产生的化学反应让城市焕发新生。临沂文旅的变化和发展印证了文化传承是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文旅融合要通过创造性转化让文化更有活力,让旅游更有内涵。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临沂正以其独特魅力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如今的临沂,既有书圣故里的墨香,又有红色热土的铿锵;既能感受千年琅琊的厚重,又能体验时尚新潮的活力。
李雨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