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夏旭东 李琼)“有了你们的统筹和指导,这些重大活动可以放心地举办了!”3月12日,房县西关老街文旅有限公司来到县综治中心送上一面锦旗,对中心提供的风险评估等服务表示感谢。
房县西关文旅有限公司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送上锦旗。通讯员供图
在房县,遇到问题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近年来,房县持续加强综治中心“五化”建设,建成运行县社情民意信息一体化中心,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运行,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平台实体化,推动中心“建得好”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嘹亮人儿”调解室、信访接待中心……走进房县县综治中心,敞亮整洁的办事大厅里,多功能服务窗口整齐排列。
2024年,房县整合县域资源,建强综治中心,将县社情民意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同步运行,有力落实平安稳定党政“大闭环”工作任务,实现了平台实体化,做到群众矛盾纠纷有地方说事、有人理事、有规矩管事。在乡镇层面,由政法委员统筹,平安办主抓,比照县综治中心,实行“常驻+轮驻+随驻”模式,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实现资源力量的互融互通。
功能集成化,确保纠纷“解得了”
“真没想到,去了一趟综治中心,客户欠我两年的借款要回来了。”近日,房县某商户老板张某感慨道。这是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跑一地”的缩影。
近年来,县综治中心强化功能集成,构建“一厅多室、集中办公、协同联动”模式,让群众办事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中心入驻部门实行“1+12+N”模式,“1”即:县委政法委牵头统筹;“12”即: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人社、住建、民政、妇联等部门常驻,“N”即: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要求,县直相关单位按需进驻。中心全面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功能,统筹12345热线、“嘹亮人儿”调解工作室、20个行业调委会入驻办公,提供“访—调—立—裁—审”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为调解纠纷提供多元选择和保障。
科技智能化,实现纠纷“处置早”
强化智慧赋能,是房县综治中心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的重要路径。
借助智能化,横向打通12345热线、智慧信访、法院诉调平台、网络舆情系统、检察服务热线、民政局婚姻平台等信息平台数据壁垒,加强信息对接,每日线上收集警情、舆情、民情、访情、社情等信息,线下收集掌握群众实地来访、上级交办事项,推动“五情五重”信息全量收集、集成共享、分类整合。同时,建立健全风险系数分析模型和等级指标,对海量化、碎片化的苗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预测预警风险,提供信息化支撑。今年以来,中心累计收集“五情”信息并精准研判交办146条,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出多次涉警、涉投诉、涉信访等人员498人,有效预防了极端案事件发生。
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商研判。通讯员供图
化解多元化,解纷质效“大提升”
矛盾纠纷处理效果的呈现,不仅体现在纠纷化解得“快”,更在于化解得“实”。
综治中心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的理念,引导当事人优先采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调解等方式解决。对于单一方式难以化解的矛盾,调动召集涉事部门、相关乡镇、“嘹亮人儿”调解室、行业调委会等力量联调联处。对成因复杂、牵涉较广的矛盾纠纷,开展研判会商,多方参与会诊,融合各方力量,促进矛盾纠纷高效调处化解。对“钉子案”“骨头案”,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实行一案一领导、一案一专班、半月一调度,多措并举,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今年以来,综治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98起,化解395起,化解率99.2%,群众满意率98.5%,平安房县建设质效不断提升。
机制闭环化,办结诉求“质效高”
“您好,我是市长热线001号话务员,您反映的小区噪音扰民的问题解决了吗?”近日,房县综治中心热线办工作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对前期交办工单进行跟踪问效。
县综治中心对收集汇总的纠纷,根据风险隐患高低等级进行分类,分流交办到属地或主管部门及时化解,并对交办的矛盾纠纷跟踪督办,全流程掌握矛盾纠纷化解过程,及时对相关部门或乡镇提醒、督促、催办,确保按时保质化解到位。
【纠错】编辑:邱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