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尚巧,相信“四两拨千斤”,总想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各种生活技巧,学习技巧大行其道。
而古人尚拙。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笨拙,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是耐心耕耘的坚持,是不忘初心的赤诚。
笨拙,是一种人品,更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1.越笨拙的人,越努力
曾国藩说:“我天分不甚高明,所以谦卑以求精明。”
他5岁启蒙,14岁开始参加科考,却6次不中,可见天资一般。
天资不高的他,读书完全靠的是笨办法。
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读完一本书,绝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
科考多次失利后,他更是用笨办法找到其中关窍,一举中了秀才。
他把自己历年的试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比对,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反复练习,狠下功夫。
因为基础打得牢,所以曾国藩在中了秀才后,开挂般的,在几年之内,接连又中了举人和进士。
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笨功夫看似在做无用功,短时间内不见成效,练就的却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下笨功夫的人,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勤勤勉勉地学习。
遇到问题,死磕到底,默默坚持,不留死角,结果往往胜过一切机巧算计。
做人,做事,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笨拙功夫”,如同盖房子,地基打得牢固,一砖一瓦砌得精准,房子才能比别人盖得更高更稳。
2聪明人,反被聪明误终身
聪明人,往往瞧不上下笨功夫的人。
他们过于算计,喜欢耍小聪明,却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小则成不了事,大则引祸上身。
杨修算得上绝顶聪明的人了,曹操赞他“我才不及卿”,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器重。
然而,杨修才高,自恃聪明,却不懂抱朴守拙的道理。
杨修任曹操主簿时,相国府修建大门,曹操亲自视察,期间不发一语,只命人在门上写了个“活”字便离开了。杨修见状,立刻命人把门拆了,改窄一些,并对众人解释道:“门里加活,即为阔,魏王是嫌门大了。”
另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尝过后,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杨修看到后,说:“一合就是一人一口,曹公是让我们一人尝一口啊。”
曹操出兵汉中,困于斜谷界口,屡屡受阻,进退两难。一夜,士兵前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了“鸡肋”二字,杨修听说后,便命手下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并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这是要班师回朝了。”军中人心大乱。
“鸡肋事件”彻底激怒了曹操,最终以“妖言惑众罪”杀了杨修。
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聪明是好事,但不要过于卖弄,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揣摩领导的心思上,却往往不得善终。
懂得多是聪明,而懂装不懂才是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守拙内敛,因为他们知道,锋芒外露,足以害命。
人生一世不必太聪明,更不可逞聪明,不仅要守拙,更要养拙。
3.笨拙的人,都有一颗初心
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却天然有一种能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的本领,因为他们看似笨拙,实则能守住初心,认准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阿甘就是出了名的“笨人”,智商只有75,资质平庸,是大家口中的“傻子”。
为了不被同学欺负,他学会了拼命地跑,成了“跑得最快的傻子”。
他不会读书,不会计算,更不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唯一的长处就是,认准目标,拼命奔跑。
他只知道跑,也只会跑。
他跑着,跑着,跑进了球队,跑进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参军了,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
在对越战争中,他更是凭借着“跑得快”的本领成功救下了自己的战友。
战后,为了遵守对战友的承诺,对捕虾一窍不通的他,办起了捕虾公司,哪怕颗粒无收时,他也始终坚守承诺,保持初心。
笨拙的阿甘,成为了越战英雄,百万富翁,奥运冠军,甚至多次受到总统的接见。
他笨得善良天真,笨得干净纯粹,笨得坚韧不拔。
他用“笨人”的坚持和对生活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人生的逆袭。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阿甘这样踏踏实实,笨拙做事的人。
笨拙的人,往往比聪明人多一份专注,多一份赤诚,而这却是“笨人”能拥有幸福人生的关键。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功。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在踏踏实实地下着笨功夫,他们从来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不会浮躁地选择捷径,不会处心积虑玩心计,而是沉下来心,勤勤勉勉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事,诚诚恳恳的做人,以“笨拙”的方法,澄明的心境,应对一切机巧算计。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