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产生?规模会有多大?
罗纳德·科斯认为公司的本质是用「人为命令」来降低交易成本,是一种非价格的统筹机制,企业家借助企业管理制度来代替一些细微的交易。
所谓的公司规模扩张,就是企业会将那些维持企业自身运转所必须,且交易成本过高的外部业务内部化,直到它到达一个临界规模。
奥地利学派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企业家就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判断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压上身家性命,从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并最终承担责任的人。其利润的来源,是判断对了消费者需求,消费者愿意竞相购买,使价格覆盖了他投入的成本。
米塞斯说:企业家利润不是消费者对那个善于服侍他的供给者的犒赏,而就是由于消费者竞相购买,把有限供给的产品价格大大叫高了。
利润的最终来源,终归是关于未来的远见。
所以企业家的核心职能是什么呢?判断(未来)。
为什么要组建企业?就是因为判断是主观的,是无法购买的,更不可能通过教育培训得来。优秀的企业家,恰恰是不循规蹈矩,藐视传统教育体制的人。因为教育说到底,教给你的是过去的历史经验,而企业家的行动,却面向未来。
所以企业家才能是无法购买的,那么就只能自己创办一家企业。
注意,企业家必定是“资本家—企业家”。前面提到,企业家是要拿出自己的财产冒险的,是要承担最终风险的。这些财产,必定来自于先前的节俭和牺牲。所以用他人财产进行经营,不承担亏损和破产风险的人,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而是经理人,甚至不过是傀儡(如国企)。
在企业的规模问题上,奥派又怎么看?
罗斯巴德从经济计算的角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阐述。
首先企业规模的大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只有消费者投票,企业才能壮大。也就是说,大企业,正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市场经济,就是面向大多数人群——而不是少数特权阶层,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度。
所谓完全竞争模型,完全是黑板经济学,就是假定信息完全充分,消除利润只有利息,就是把所有企业都拆分成小卖部的大小,这实际上恰恰是违背了消费者主权。
没有谁可以主观武断地认为和规定企业规模应该多大多小,那就是把自己当上帝。
其次,以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判断并反垄断,完全是武断的。唯一逻辑一致的垄断定义,就是设定准入限制的行政垄断。只要准入自由,就没有垄断,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高枕无忧。
第三,许多人担心企业无限扩张,最终不是主宰社会了吗?
罗斯巴德的回答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受到经济计算的限制。
当一家企业扩张规模,就像科斯说的那样,把外部变成内部,把上下游全都收购,它必定面临货币价格计算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试想,当一家企业把涉及它的所有产业都变成自己的,那就没有市场交换了,因此就没有价格了,没有价格就无法核算成本收益,这家企业必然像一个计划经济的国家一样,在巨大的浪费和混乱中轰然倒塌。
这个纯理论的推演得出的结论,却绝对经得起任何实践的检验。
米塞斯坐在办公室,从未去过苏联,仅凭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判断苏式计划行不通,必然崩塌。罗斯巴德也仅仅凭借逻辑思辨,从未办过企业,就知道企业规模必然有限度,现在的超大公司,必然在内部成立若干竞争性事业团队,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活下去。
而老板管理他们不是采用官僚体制的繁文缛节,而只用给各个事业项目下一个命令:以最有利可图的方式为股东谋取利润,否则就裁掉你,甚至裁撤你们的部门。
这就是经济学的先验有效性,从一个无可辩驳的逻辑起点出发进行推演,得出一个必然正确的结论。是用经济学理论去检验实践,而不是用经验事实去检验理论。那些说经济学脱离实际的人,最好理解这一点,并且认识到:那不是经济学的错,而是现实的错。
这也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