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点 水到农田!即墨区用科技“电”亮智慧农业

发布时间:2025-04-18 09:47:00

4月16日上午,即墨区移风店镇矫家庄村菜农矫欣德看着流到菜地的清水,脸上堆满了笑容。今年61岁的矫欣德种了半辈子蔬菜,还是第一次尝试“手机一扫水流到田”轻松灌溉的感觉。老矫享受的便利正是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推广的农业用电服务中的一项。当天,10公里外的即墨区段泊岚镇高标准农田,随着供电人员按下自动灌溉车开关,长达几十米的灌溉车便开始给小麦洗起了“淋浴澡”。今年以来,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配合当地农业等部门提前介入春旱预防,将智能共享电表箱装在了田间地头,把小型农灌变压器建到了田野上,用科技“电”亮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自动式长臂灌溉车在段泊岚镇麦田里作业。

手机扫一扫 灌溉不用愁

矫欣德是即墨区移风店镇矫家庄村一名菜农,和其他菜农一样,每年春季干旱时他都要为灌溉犯愁。今年随着移风店供电所把智能共享电表箱装到了地头上,老矫心里的愁事一下子就解开了。“连续刮了几天的大风,菜地都干透了,再不浇水怕是要影响产量。”老矫介绍,他种了大半辈子的蔬菜,今年自己又种了几亩大葱和花菜。眼看着夏季就要到来,菜地现在还没浇上第一遍水,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老矫准备联系购买柴油抽水浇地时,当地供电所将一个智能共享电表箱装在了老矫的地头上,并手把手教会他如何用手机操作轻松浇菜地的方法。

段泊岚供电所工作人员在麦田里操作自动式长臂灌溉车。

“还真是方便,一根水管,一个插头,用手机一扫,清水便流进了菜地里。”看着地里的蔬菜及时“喝”上了水,老矫心里乐开了花,紧紧拉着供电所工作人员的手直说“谢谢”。不到半天工夫,老矫的几亩菜地便“喝”了个饱。

“我们在二维码旁边还张贴了供电服务电话,农户遇到用电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解决。”移风店供电所员工王希暖、张克浩介绍,农田灌溉“扫码共享用电”实现了用电“零报装”,方便有临时用电需求的客户使用,解决了“短时用电难”问题。此外,即墨区供电公司还建立了政企协同服务机制,积极对接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发挥“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作用,摸清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和灌溉用电需求,优化升级现有机井供电设施。

一亩地灌溉成本降低90%

像老矫这样的菜农,在移风店这个青岛蔬菜重镇还有许多。随着共享电表箱进入田间地头,灌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个智能电表箱大约能服务灌溉上百亩地,让菜农的灌溉成本降低90%。“原来给菜地浇水都是采取柴油机抽水的方法,一亩地光油费就得20多元钱,现在用上了智能电表箱,手机一扫轻松搞定不说,一亩地的灌溉成本才两元钱,这一年下来光浇水灌溉一项,就能省下几百元的费用。”矫欣德高兴地说。

“真是方便,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用电灌溉了,真是省心省时又省钱。”日前,在即墨区段泊岚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农户孙事坚通过安装在机井旁边的扫码灌溉共享电表为自家的小麦灌溉。今年,为了应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即墨区供电公司实施农田机井灌溉1个电表+N个出水桩的“扫码共享用电”服务,在电杆上安装共享电表及扫码共享用电装置,并粘贴扫码共享用电装置二维码。农户扫描二维码,录入客户信息注册登录后,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充值。共享电表用电计费管理系统自动为客户接通电源,按照客户使用的电量自动计费,使用完毕后自动断电结算,让农田灌溉开启了“随扫随用、用停即结、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共享用电模式。

目前,扫码取水的共享用电方式在即墨区移风店镇已经顺利完成试点工作。即墨区供电公司通过合理布点智慧共享电表实施集中灌溉,实现了每台智能扫码终端覆盖30亩至50亩耕地,累计为村庄节省安装农排电表100个,大幅减少了电线私拉乱接等现象,实现了农田灌溉用电智能化转变。

智能灌溉车开进麦田里

4月16日上午,一台自动式长臂灌溉车缓缓驶入段泊岚镇的田间地头。“这台自动式长臂灌溉车,像无人驾驶车一样,只要一启动就能自动在设置的小麦田里进行灌溉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干旱的程度进行速度调试,称得上是农业神器。”段泊岚供电所所长李昊鹏介绍,段泊岚镇规模化标准农田比较集中,他们大力配合智能农业发展需求,在田间地头建起了20多个小型变压器,并派出专门的供电专业人员跟踪服务,保障农业机械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别看这个缠满水管的‘机器人’外形不怎么好看,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段泊岚供电所网格经理毛贵发、宋世超一边操作灌溉“神器”,一边展示如何为小麦洗“淋浴澡”。只见他们互相配合,启动机器按钮几秒钟后,呈“一”字形的喷灌车上的几十个喷头瞬间便喷出雾状水珠。随后,喷灌车开始自动沿着设置好的路线向麦田慢慢驶去。当走到麦田尽头时,它会自动折回来。

像这样的自动式长臂灌溉车在即墨段泊岚镇还有几十辆。

/ 链接 /

以电赋能“海上粮仓”

作为全国知名的“海上粮仓”,即墨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参种苗繁育和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超过3万亩,育苗、养殖年产值达30亿元,海参产业已经形成一条从育种、养殖、加工、流通到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即墨区供电公司综合运用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上门走访服务、无人机智能巡检等方式,对水产养殖基地、海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线上线下用电检测,实时掌握企业用电情况,确保全天候不间断供电。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30分钟内到达现场,3小时内恢复供电,网格经理三班倒不间断值守,24小时响应客户诉求。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养殖基地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即墨区供电公司推进水产养殖集中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工作,不断优化网架结构,通过夜巡测温、线路特巡等方式,全力保障供电安全。在渔业丰收期,即墨区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每周到水产养殖基地,对投饵、增氧、自备发电机等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用电困难,讲解安全合理用电知识,把服务送到养殖户家门口。

随着天气转暖,正是海产大丰收的时候,不少渔船纷纷出海,即墨区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在渔船出海前,对船上的用电线路、开关插座、用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帮助渔民做好绝缘和防水处理,让渔民在海上能够安全用电。

此外,即墨区供电公司全力服务客户用好电,全流程服务海洋牧场建设、海产养殖、海产企业加工、冷链物流等用电需求,加快配电网规划建设,主动上门为海产加工企业宣讲惠企政策,提供电力技术支持,在用电高峰期对冷藏、物流运输等企业用电进行全面“体检”,护航安全用电,以电赋能“海上粮仓”增产丰收。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宋清晨

你感兴趣的

工信部:汽车生产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2025-04-180阅读

临沂:高标准农田建设忙

2025-04-180阅读

手机一点 水到农田!即墨区用科技“电”亮智慧农业

2025-04-180阅读

无招重整钉钉:“暗访”三地客户,推动中层重返一线 | 智能涌现独家

2025-04-170阅读

山东智造“剧透”未来生活图景

2025-04-16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