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价比”遇上精打细算

发布时间:2025-05-24 06:54:00

1000元的衣服可以买,10元邮费必须省,如果不包邮,宁可不下单;十几元的视频会员不舍得买,一张千元演唱会门票却毫不含糊;几百元的手办说买就买,但吃外卖必须凑满减……这种“既清醒又任性”“既抠门又大方”的消费方式,正是当前年轻人消费的日常,彰显着物资丰富时代的自我与张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主张,反差萌的消费行为背后,隐藏着年轻人的生活哲学——该省省,该花花。哪里该花钱、哪里该省钱,他们有一套独特的判断准则,非必要不剁手,但遇上真正提升幸福感的物件,果断出手不犹豫。

反差萌指向一种“情价比”型消费,即追求情绪价值与价格的最大比值。相较于物的实用性,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拥有,而是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更关注精神的满足感,追求“情价比”。例如,花钱学一门才艺,既能提升自我又能陶冶情操;盲盒、谷子等“奇奇怪怪”的小物件,就像一个个情绪开关,轻轻一按就能点亮枯燥生活。年轻人愿意为快乐买单,其消费关键词已从“拥有”转变成“感受”,情绪价值已成新的消费密码。

当然,那些追求“情价比”的年轻人,在“该花花”的同时,更懂得“该省省”,遇到自认为无需花钱的事情时,抠门套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他们会在深夜掐点抢券、研究各种“平替”、在跳蚤市场寻觅二手好物等,各种省钱妙招折射出消费更理性的一面。媒体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40%的年轻人购物时会反复比价,45.37%会选择“平替商品”,38.48%会认真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

当“情价比”遇上精打细算,年轻人既能为了热爱一掷千金、享受购物乐趣,也会掌控自己的消费冲动、在细节处精打细算,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就像网友说的:“我可以吃10元的盒饭,但必须配30元的奶茶——这才是生活该有的平衡,毕竟快乐是刚需。”

生活有多少种切面,就有多少种生意机会。年轻人消费观念、偏好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既为消费市场带来机遇和挑战,也给企业提出了新课题。体验为王的时代,走心才能更打动人,企业和商家要深入洞察当前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生产够硬核的产品、创造够独特的体验、提供够真诚的服务,撬动消费者情感支点,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花钱。(作者:王 琳 来源:经济日报)

你感兴趣的

当“情价比”遇上精打细算

2025-05-240阅读

“中药液”添加安眠药?监管不能形同虚设

2025-05-210阅读

大跌!这里金价降至756元/克!

2025-05-190阅读

“全典牛奶”“橙果粒”……这些山寨食品的坑你踩过吗?

2025-05-140阅读

吃出带血创可贴?知名品牌回应!

2025-05-1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