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
近日,据网络博主 “食安天下 (大斌)” 爆料,石家庄某中医医院售卖的 “中药液”,居然被检测出含有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安眠药成分,这次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有消费者通过互联网问诊,在这家中医院花 455 元买了号称 “20 倍浓缩提纯” 的中药液。结果喝下去不到半小时就昏昏欲睡,把剩下的药液送去检测之后,两家权威机构都检出了地西泮,含量高达 27.2μg/g,更让人后怕的是,这中药液的包装上连成分都没标。
中药本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靠的是 “君臣佐使” 的配伍和 “辨证施治” 的智慧。可这家医院为了快速见效,偷偷往中药液里加西药,更可气的是,地西泮这种药长期吃会成瘾,还可能损伤肝肾,对老年人来说风险更大。
乱象缘何发生,这背后有利益问题,也有监管失职。就拿这家医院来说,通过“互联网问诊 + 邮寄药品”的模式卖药,药品合不合格、成分正不正规却无从保证,从相关职能部门到医疗机构,再到售药平台,都应肩负监管责任,保证药品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的正规安全,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作为消费者,去看中医时不妨多留个心眼:正规的中药饮片会有清晰的成分表,要看看有没有 "国药准字" 的批号。老辈人说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真正的调理哪有那么快见效?
中医药的魅力,在于 "因人而异" 的体贴 —— 就像给不同的庄稼施不同的肥,给体寒的人开温补的方,给火旺的人配清凉的药,这种量身定制的关怀,是流水线生产的西药难以替代的。
当 "望闻问切" 变成 "微信问诊",当 "辨证施治" 变成 "成分乱搭",我们守护的就不再是传统医学,而是被利益扭曲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