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智能猫屋亟须管理部门介入

发布时间:2025-04-07 09:46:00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张雅婷

受多重因素影响,城市流浪猫狗问题逐步成为困扰城市居民及社区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其中,未经绝育管理的流浪猫因繁殖能力更强,凸显的相关问题更为突出及迫切。

《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人们对社区流浪猫的态度复杂。一方面,流浪猫可能携带疾病,对居民及其他宠物构成健康风险。比如流浪猫引发的扰民现象及抓伤居民事件在社区中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居民对流浪猫存在厌恶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对流浪猫抱有同情关爱,并经常投喂猫粮。这一行为虽出于善意,却在无形之中加快了流浪猫的繁殖,进而加速社区内流浪猫聚集。

面对社区内存在的对流浪猫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如何在流浪猫管理上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成为摆在广大基层社区管理者面前的全新课题。

受访专家指出,新兴出现的智能猫屋“云投喂”平台,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浪猫狗的温饱问题,但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平台和基层政府、群众自治组织都要积极介入流浪动物管理,完成TNR工作,从“云投喂”投喂点的设置以及分布的密度上,进行科学的考量。

中国兽医协会动物福利分会会长宋厚辉介绍说,城市里流浪动物的治理属于城市治理的重要部分,城市动物和居民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是困扰很多地方的难题。在公共安全方面,流浪动物的背景无从追踪,有无疾病、是否打过狂犬病疫苗等都不清楚,若是抓伤老人和小孩,会引起不小的伤害;在环境卫生方面,流浪动物在公共场所大小便污染环境,给清洁工作带来一些压力;在居民生活方面,流浪动物发情期间的叫声还会扰民。

他进一步分析,智能猫屋相较于原来粗放式的投喂方式,比如随手放置的小碗,猫屋会更健康、安全、规范,和周边环境也更加协调。但智能猫屋目前并不是纯粹的公益行为,有厂家的介入相当于还未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无法很好地解决流浪动物无序繁殖问题。而且,投入救助的居民或志愿者等,容易被道德绑架。

“因此需要辩证看待安装智能猫屋的现象。平台虽然能够解决投喂问题,但如果不能同步负责后续,也许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设施设备等层面,也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社区、行业协会、爱心人士等主体,需要多方协调合作。安装智能猫屋的公司或参与投喂的爱心人士,应该考虑到投喂可能引起的无序繁殖问题。当地动物保护组织从对动物负责角度来讲,需要给流浪动物绝育,和附近的动物医院等进行互动,避免‘一猫生病、集体吃药’的情况发生。”宋厚辉说。

针对网友提出“云投喂”平台应公开资金流向的观点,宋厚辉表示,如果安放智能猫屋的企业是慈善行为,对方应该公示善款,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盈利行为,非上市公司一般不需要公开其营业额。

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鹏认为,“云投喂”模式的出现总体来看是好事,其既考虑到社区猫的安全,也照顾到居住者的便利,有利于良好社区生态的构建,特别是有利于发挥猫在城市生态中有效抑鼠这一积极作用。但也需要针对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完善,将末端救助向前端管理转移,将纯粹的民间救助向基层自治转移。

郭鹏建议,居委会作为社区合理的管理者、责任者和执行者需要介入社区猫的管理。社区猫是社区共生动物,在社区的公共场所内产生的公共问题,不能局限在私人利益层面。

“‘云投喂’平台可以把争取与社区合作作为主要目标,与社区管理者积极配合。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街道办与物业公司的作用,而且便于从投喂点的设置以及分布的密度上进行科学考量,既能考虑到社区猫的安全,也能照顾到居住者的便利,有助于良好社区生态的构建。这些设置本身今后可能还有更多的用处,比如有利于抓捕与移动社区猫,以便对其进行绝育,或者对生病的猫进行及时的医疗救助。”郭鹏说。

你感兴趣的

群租、违规装修等痼疾如何应对?浦东新区这个镇用上了“智慧”新武器

2025-04-080阅读

城市共建共治 幸福可感可及

2025-04-080阅读

C视频丨攀枝花动物园“躺平熊”只等投喂?园长:体重正常,游客不要自带食物投喂

2025-04-070阅读

亿航智能获大和资本“买入”评级

2025-04-070阅读

河南义马: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2025-04-07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