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雷蕴含
当“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成为文旅新常态,如何让昙花一现的“流量”沉淀为可持续的“留量”?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二届网络视听大会上,成都文旅集团联动四川省内兄弟市州成立的“光影天府·拍在四川”影旅联盟,给出了答案。他们共同发起了“十全十美赋能计划”,用影视项目一对一为市州影旅融合发展赋能,目标是达到“拍完一部戏,催生一批消费新场景”的效果,不仅要深度盘活在地文旅资源,更要通过各地联动,为市州影旅融合发展赋能。
日前,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 ——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寻找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时代标杆。为此,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了成都文旅集团旗下的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据他透露,从光影天府·影旅融合联盟发布之后,已经有10多个正在筹备的S级项目主动对接,也有不少国内其他省市前来学习交流。
成都光影天府影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跨界转型
从“首席记者”到“影旅先锋”
2001年踏入成都日报社的赵斌,用16年深耕文化领域,文博、非遗、电视剧、文化名人……他的笔尖记录着城市的文化脉动,他也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成长为报社的首席记者。
2015年,随着对自己职业发展规划的调整,怀着对影视行业的热爱,他选择跳出舒适区,北上加入慈文传媒。他在慈文传媒的6年,我国影视产业正蓬勃发展,《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一部部“爆款”作品让赵斌在业内站稳脚跟,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赵斌坦言:“踩了不少坑,但也跌跌撞撞成长起来。”
2021年底,成都文旅集团的邀约让他重回故土,“回成都,还是做影视,但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当时的成都文旅集团在国内平台公司中,率先布局影视赛道,将赵斌人才引进回了成都。在还没有影旅融合这一概念的时候,成都文旅集团的高位布局,就已经从资源整合、人才引进方面走在了前列。
赵斌在省⼴电局2024年 “创新与传承”电视剧创作培训班讲课现场
影旅融合
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裂变”
近年来,“影旅融合”成为影视与文旅产业结合的热门话题。赵斌指出,这一概念并非新鲜事物,早在87版《红楼梦》拍摄时,“荣国府”的成功探索就已初现端倪。在过去20年中,《神雕侠侣》带火九寨沟,《非诚勿扰》推动西溪湿地旅游,以及《人世间》对长春文旅的提振,均印证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办法。
赵斌认为,四川凭借丰富的影视资源、成熟的文旅运营主体,具备先天优势。然而,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他提出,这对线下的文旅端要求颇高,既要对资源有掌控,更要对影视与文旅的有效融合有充分的运营经验,绝不是简单的“拍了就火”。因此,“跨界人才”便成为重中之重。影旅融合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需要既懂影视又懂文旅的复合型人才。赵斌认为,应在影视剧本创作阶段便植入文旅资源规划,确保后期运营的可行性。“当前,我们的‘中国故事村’正通过首批‘拔萃·编剧计划’等项目,左手深耕原创沃土,右手串联产业生态,又与‘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相结合,让写故事、拍故事、演故事、说故事的人走到一起,开展联合采风、创作工坊及影视拍摄等活动,让每个好故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赵斌对记者介绍道。
2023中国故事村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影旅融合也是赵斌关注的重点。他强调,“便捷”是其核心。“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和与这些内容打通的线下文旅体验。”他指出,影视早已完成互联网化,而文旅正在数智化转型发展的路上。未来,成都文旅集团旗下的天府文旅公司作为其上市平台,将把影旅融合作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打通行业壁垒,解决用户需求,满足全网、全国用户和游客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推出线上线下双向奔赴的新产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升级的目标。
IP共振
用“中国故事”撬动全球市场
2024年,《开播!短剧季》《单排喜剧大赛》《现在就出发2》《白色橄榄树》等影视剧和综艺都引发观众追更热潮,收获大批好评。回顾近一年的收获,赵斌用了三个“好”来总结:“好IP”“好伙伴”“好区域”。
赵斌解释道,“好IP”需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前取得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自身团队和合作伙伴十年以上的行业积累,才会比较精准地发掘市场的需求点,不仅让节目火爆,还带动了姚尧、李源澈等新人脱颖而出,并助力线下文旅尝到流量红利。而“好伙伴”则体现在多方的协同联动。“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做好影旅融合,不仅需要优秀的IP研发创意团队,还需要线下优秀的文旅规划运营团队;既需要大量的、丰富的企业和领军人物,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扶,形成合力。与此同时,成都文旅集团通过综艺和影视合作的契机,吸引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落户成都,形成“发展共同体”。第三是“好区域”,成都是一座天然的影视基地,依托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市场基础及优越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好IP、好伙伴愿意主动选择到四川来发展。
对于剧集《白色橄榄树》在海外播出取得的成功,赵斌表示,对影视创作者来说,讲好中国故事除了要遵循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外,还要找到“走出去”的新需求和新方法。在赵斌看来,如今的海内外“网生一代”审美已经呈现一定的趋同性:中国网文和仙侠剧在海外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础,这也成为文化出海的突破口。其次,他认为,一定要重视新技术,尤其是目前全球涌现了一大批可供内容创作使用的AI等新软件,正在让创作走向大众、走进全民。此外,《白色橄榄树》的热播也给他们带来新的启示,据赵斌透露,公司目前正深度开发《薛涛传》《交子蜀商》《苍穹以北》《熊猫超人》等兼具文化内核与国际视野的IP,并在全球寻找优质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华流出海”,把这些项目打造为合作共赢、全球共享的“超级IP”。
深耕内容
让“笑声经济”赋能城市基因
在公司提出要打造“中国喜剧梦工厂”,并将开发“中国喜剧节”“喜人百货公司”等新业态之后,当被问到为何开辟喜剧赛道时,赵斌的答案直指成都的“幸福基因”:“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与“笑声经济”可以说是天然契合。他说,“我们经过充分的前期研判,决定以‘IP矩阵’的方式快速连续生产高质量喜剧节目,并同步策划线下演艺、经纪、培训、文创等方案。今年我们将继续发力,除了做好二代节目外,重点是围绕喜剧IP开发线下的演艺新空间、喜剧喜人新产品、消费新场景等。”
赵斌还表示,公司未来将在优质内容上持续发力,力争在2025年完成生产制作精品内容100集以上。同时,将大熊猫文化、三国文化、古蜀文化、诗歌文化和当代成都发展风貌、新成都人奋进创新的新时代魅力,在《苍穹以北》《熊猫超人》等拟投拍、《三国演义》《我们的1977年》等筹备中、《薛涛传》《交子蜀商》等孵化中的优质影视项目里精心策划、精细植入、精彩表达。“今年争取开机三部,筹拍三部,准备三部,力争平均每年都有三部戏开拍。”赵斌这样说道。
图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