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如何实现纵深突破?

发布时间:2025-04-17 06:21:00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全球政经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在坚持扩大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从供给侧来说,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当务之急。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2024年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落地,细化负面清单破除隐性壁垒;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专门部署,针对要素市场的痛点提出重点领域攻坚,形成“政策矩阵”持续迭代升级,标志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入纵深突破的关键阶段。

当前,我国已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但地方保护、市场准入歧视、要素流动壁垒等问题依然存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单边主义的浪潮,进一步加剧了外部风险的传导压力,凸显了国内市场韧性建设的紧迫性。为此,需要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构经济运行范式、形成战略纵深,提升规则制定权、创新策源力和风险抵御力,从而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积蓄高质量发展势能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系统性疏解经济循环的堵点,助力将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势能。

一是提振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内需增长动能。物流网络的优化有助于显著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推动消费品价格梯度收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跨省消费的比例提升。在此过程中,消费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来自各地的商品和服务,不仅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还能有效促进消费升级。

二是遏制低效同质化竞争,促进梯度分工加速形成。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有助于减少“内卷式”恶性竞争和“挖墙脚”行为,使不同地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推动产业布局从行政区经济转向功能区经济。

三是增强国际规则话语权,重塑全球价值链结构。通过以市场育规则、以规则聚资源,有助于将超大规模市场的整合效应转化为规则输出能力,增强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四是提升开放型经济能级,夯实“双循环”战略支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对内形成要素高效配置网络,对外增强全球资源吸附能力,为“双循环”战略提供复合动能。

把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维度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从制度规则、要素流动、市场管理三重维度进行系统性重构。其中,制度规则互通旨在规范市场秩序,要素流动联通聚焦资源配置效率的跃升,而管理服务协同则指向跨域治理能力的突破。三者相互嵌套,形成制度韧性,共同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向发展效能转化。

第一,制度规则层面的互通互认。制度规则互通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石,旨在消除区域间的制度性壁垒,营造公平环境。这一层面的互通互认不仅涉及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还包括行业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体系流程的统一。通过建立覆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竞争政策和信用评价等领域的制度矩阵,解决地方性立法冲突与标准差异问题,实现制度的跨区域无缝衔接。

第二,要素流动层面的互联互通。商品、要素、资源和服务的跨区域自由流动是提升市场竞争效率的关键。需从基础设施联通与政策性障碍清除两方面发力,打通制约要素流动的物理与制度层面“双重梗阻”。一方面,开展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跨区域规划,打通“断头路”,重点加快交通、能源和信息等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降低流通成本。另一方面,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针对技术、数据等新兴要素,建立全国统一的流通交易体系与收益分配机制,以畅通经济循环。优化经营主体权益的跨域保障,对异地经营主体和产品等不得设置政策性障碍。

第三,市场管理层面的服务协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是市场运行机制的优化,更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市场管理层面的服务协同需突破属地治理局限和行政管辖权的分割,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治理网络与范式。一方面,完善信息共享与系统交互,整合工商登记、税务申报、环保监测等部门数据,加快地方性管理系统与全国性管理系统的对接,建立统一、开放、安全的市场监测平台。另一方面,推行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备案互认、监管联动与执法互助,对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明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思路机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机制。

首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实现治理结构转化。从全局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推动治理目标从局部利益最大化转向全局效率最优,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合理划分央地权责,健全央地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局面,推动央地关系良性发展。同时,以弹性赋权释放地方创新动能,鼓励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试点差别化、特色化的市场建设创新路径。

其次,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实现市场动能转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突破传统“零和博弈”思维,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导向、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目标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

最后,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为基础和前提,实现空间效能转化。鼓励不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促进区域间的产业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导致的资源错配。遵循“点—轴—网”的空间演进过程,不断完善市场网络,逐步推动区域小市场融入国家大市场,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供实体支撑。

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原标题:《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如何实现纵深突破?》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肖尧

你感兴趣的

网友称在海鲜市场买到毒螃蟹,三亚市监局回应:属实,系铜铸蟹,具有一定食用中毒风险

2025-04-170阅读

股巿特别报道|今年以来港股公司回购总额超500亿港元 腾讯控股回购额占比四成

2025-04-170阅读

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如何实现纵深突破?

2025-04-170阅读

常德市市场监管局“对症开方”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160阅读

“对等关税”会影响GDP吗?经济向好大势不会变

2025-04-16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