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董旦旦)近日,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商州区图书馆相关人员一行,将从商洛市新华书店购置的6000册图书以及配套物资分别送往杨峪河镇、金陵寺镇、杨斜镇,并为3个镇图书馆分馆挂牌,标志着商州区“区图书馆—镇分馆—村农家书屋”三级阅读体系建设迈向新阶段。
自今年初启动统筹规划,商州区筹集130万元购置书籍、书架等配套物资。如今,18个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建设全面铺开,每个分馆配备2000册图书、5个书架、1个图书条形码扫描器等。依托总分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图书编目、流通等流程实现标准化,读者可在全区任意分馆“通借通还”,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城市空间拓展方面,商州积极探索“阅读+旅游+服务”模式,在商州群众运动公园、商洛万达商场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引入数字阅读服务,设置博看书苑APP二维码、电子阅读机,并开展“南宫碑体”书法讲座、非遗剪纸体验课等特色活动,年均服务超5万人次。同时,采用“阵地+流动+数字化”服务模式,通过流动图书车年均配送图书超2万册(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单向供给”向“交互供给”转变。
商州区图书馆镇(街道)分馆不仅是知识驿站,更将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窗口。杨斜镇民生保障服务站站长屈婷表示,今后,将结合秦岭民俗特色,推出“图书馆+阅读+儿童之家+山货文创”等体验活动,实现文化服务与乡村产业联动。
“计划今年5月底前完成剩余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建设并开放,同时持续完善‘阵地+流动+数字化’服务,深化‘文旅融合’,鼓励共建‘爱心书吧’,探索跨界合作。目前,商州区图书馆东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分馆创新‘文化+康养’模式,捐赠图书1000册、义写春联600余副,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样板。”商州区图书馆副馆长辛卫江表示,下一步,将建立“阅读推广人”制度,招募志愿者开展导读,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书单,确保每个镇(街道)年均开展阅读活动不少于12场。
“近年来,商州区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模式,构建起多层次的阅读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图书馆分馆(服务点)40个,其中镇(街道)分馆18个、服务点22个,实现阅读阵地从城区向社区、乡村、养老机构等多元场景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晓平说。
从城市书房的静谧一角到乡村分馆的热闹课堂,商州区正以三级阅读体系为纽带,串联起城乡居民的精神世界。未来,随着“通借通还”机制的完善与多元服务的深化,商州这座“书香之城”将焕发出全新的文化活力,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