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

发布时间:2025-04-03 17:04:00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刘洋 通讯员 路璐

“我的父母是老党员,按照他们的遗愿,我们选择了江葬。”近日,铜陵市举办公益性江葬活动,参加此次江葬活动的逝者家属杨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将父母骨灰缓缓撒入长江。
当天的公益性江葬活动现场,42户前来“送别”的逝者家属登上轮渡,满怀哀思,伴着哀婉的音乐,将骨灰和花瓣祭撒到绵绵的江水之中。
“岳父临终前叮嘱我们,死后想魂入长江。我们也充分尊重他的遗愿,生前尽孝不留遗憾,生后让他与长江为伴。”铜陵市民翁先生同样以江葬的形式送别岳父最后一程,在他看来,岳父的举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铜陵市积极倡导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理念,自1999年首次举办骨灰撒江活动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共有437人逝后“伴江长眠”。
在公益性江葬活动举办的前不久,铜陵市还举办了第七届集体花树葬活动。活动现场,逝者家属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将51位逝者骨灰坛缓缓放入用于树葬的桂花树下,伴着清幽的音乐,撒播鲜花,覆盖泥土,向逝者鞠躬告别。
“父亲是一名老兵,生前总说生态安葬方式好,可以长眠在绿树青山中。他还要求我们在他逝后不放鞭炮、不奏乐器、不收花圈,以树代墓,不立墓碑。”逝者家属陈琳表示,在父亲的要求下,家人于2022年就为父亲报名了公益性集体生态葬活动,“生态葬的仪式温馨庄重,落葬的区域肃穆整洁,也让我们把对亲人的思念融入花草树木中,仿佛是一种新生。”
铜陵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勇先介绍,作为生态葬方式的一种,树葬在安葬过程中使用可降解骨灰坛,半年左右即可被土壤完全降解吸收,并且每棵树的四周可安葬八份到十份骨灰,起到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自2017年集体生态树葬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有134位逝者选择树葬的方式长眠。”张勇先表示。
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如今在铜陵,更多人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与江水共流、与花树同眠的节地生态葬形式也成为不少逝者的新选项。铜陵市还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进一步弘扬绿色生态殡葬理念。
“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安葬方式,体现了让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现代殡葬理念,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落叶归根、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张勇先说。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3日)


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

你感兴趣的

骑手公厕内晕倒后死亡,家属理赔60万保险金被拒,法院判决

2025-04-030阅读

以制度型开放构建引才生态,为全球科技人才筑巢

2025-04-030阅读

习近平: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 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2025-04-030阅读

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

2025-04-030阅读

阜阳:守护水域生态 织密禁渔“防护网”

2025-04-0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