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字号:在隐忧中蜕变 于成长中绽放——从消博会观青海农特产品消费市场

发布时间:2025-04-23 08:45:00

雪山牌牦牛肉干在消博会上畅销。

消费者“种草”青海产的牦牛奶。

首次参展的青海青绣文创类产品出场就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谭梅 杨红霞 摄

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产品齐聚一堂,竞相展示自身魅力,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充满高原风情元素的青海文创产品和具有生态优势、绿色品质的青海特色农畜产品在这场消费盛宴中受到瞩目。这个国际大平台不仅成为青海特色与现代消费市场深度交融的舞台,更是洞察其在消费市场表现、掌握优劣势以及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窗口,也为青海农特产品消费市场走势指明了方向。

消费新潮中绿色天然成优势

在消博会的青海展区,雪山、草原、牦牛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元素构成了独特的视觉景观,展台中央陈列的各类农特产品更是吸睛无数。牦牛肉干、青稞制品、高原蜂蜜、有机枸杞……这些产品无一不贴着“绿色生态”的标签,在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日益重视的当下,成为备受追捧的香饽饽。

“我们的牦牛肉源自生长于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的牦牛,纯天然绿色食品,不添加防腐剂,牦牛肉的纤维丝丝分明,肉质紧实,营养丰富。”在中华老字号雪山牦牛肉展台,青海果洛雪山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卫彬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着。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拥有广袤的天然牧场。据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青海现有天然草场面积4186.7万公顷(6.28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5%,8个市州均有分布,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青海的农畜产品天然具备无污染、高品质的特性。广袤无垠的草原、纯净无污染的水源、充足的日照都是“青字号”农特产品生长中拥有的天然优势。青海的牦牛和藏羊,在这片天然牧场自由生长,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成分;青海的青稞,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历经严寒和强紫外线的考验,富含β-葡聚糖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青海的蜂蜜,采集自高原上的野花,天然纯净,口感醇厚,是大自然馈赠的甜蜜礼物。

2025年被称为“体重管理年”,健康优质的食品成为市场新宠,青海农特产品凭借其绿色生态的品质,完美契合了这一消费趋势。在消博会现场,不少前来品尝和咨询的消费者表示,选择青海农特产品,就是看中了其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能为健康加分。这也与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规划不谋而合,借助消博会这样的国际平台,青海农特产品得以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展示自身优势,为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青海农特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在今年的消博会上,青海展区的签约订单额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场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达成意向合作订单金额近4000万,其中不乏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大额订单,涉及冬虫夏草、青稞制品、牦牛肉、蜂产品等多个品类。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青海农特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反映出绿色生态理念在消费市场的深入人心。

市场镜像中高光与隐忧并存

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青海农特产品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以消博会为例,自首届举办以来,青海省商务厅充分利用消博会平台,不断提升青海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青字号”产品迈向国内外市场,累计现场销售近300万元,签约意向订单近7000万元。虽然收获了不少关注和订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外省的同类产品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青海农特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稀缺性和独特品质。青海牦牛、藏羊等都是高原特有的畜种,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天然纯正的高品质,在高端肉食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价格往往比普通牛肉高,产量也相对有限,供不应求。此外,青海的青稞、高原蜂蜜等产品也因产地的唯一性和品质的优越性,吸引了众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为它买单,但也因产量少、精深加工产品的缺乏,使得市场竞争力不强。

当然,我省也有历史悠久,品质过硬的老字号品牌“雪山牦牛肉干”,在消博会上受到了众多采购商和消费者的关注。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的发展模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供应,还带动了当地牧民增收致富,成为青海农特产品品牌发展的典型。

尽管青海拥有不少优质农特产品,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在消博会现场,一位来自广东的采购商表示:“青海的农特产品品质确实不错,但品牌知名度不高,包装也不够吸引人,在我们当地市场上很难打开销路。而且,物流成本太高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损失就更大了。”同时,不少消费者表示,虽然知道青海的农特产品品质好,但在众多品牌中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知名度高的品牌。“较为传统的产品包装,缺乏时尚感和吸引力,难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这也反映出青海农特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品牌推广力度不足,品牌形象不够鲜明。

对青海小西牛酸奶情有独钟的大学生牟云涵坦言,青海特产若能在保持传统产品特色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细化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养生产品的需求,应该会有更大市场。

此外,供应链的不完善也是制约青海农特产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青海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物流成本较高。青海农特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新鲜度和品质难以保证。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破局中拥抱市场新机遇

在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青字号农特产品努力以创新姿态突破发展瓶颈,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和供应链优化等方面寻求突破,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经济优势。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青海农特产品要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就必须深入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讲好“青海故事”。近年来,为强化品牌竞争力,青海省政府各部门着力整合资源打造统一区域公用品牌,深挖产品背后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以“绿色生态、高原特色”为定位,讲好青海故事。

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青海农特产品企业也在积极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既对传统牦牛肉干、青稞等进行深加工,开发牦牛骨胶原蛋白肽、青稞啤酒等提升附加值,又顺应市场趋势推出青稞饼干、青稞面条、高原蜂蜜饮品等功能性和休闲食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结合当下的消费趋势,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活动,积极拥抱互联网,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社交媒体互动等新兴渠道拓展销路,并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品鉴会、体验店增强消费黏性。

完善供应链体系是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高原好物端上沿海城市居民餐桌的输送链。近年来,青海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优化物流线路,降低物流成本。从源头到终端,建立健全农特产品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消博会就像是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青海农特产品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其在消费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青海农特产品凭借绿色生态的品质优势,在健康消费的浪潮中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只要青海能够立足自身优势,勇于创新求变,不断优化品牌、营销、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就一定能够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市场优势,让这些高原上的优质农特产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在广阔的市场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据青海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消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为契机,发挥会展乘数效应,持续深化绿色产业与全球市场对接,探索“生态+产业+文化”融合发展路径,助力“青字号”产品开拓更广阔国际消费领域市场。

记者感言

从高原到世界,“青字号”值得期待

谭 梅

站在消博会的展馆里,看着青海展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深深感受到青海农特产品的魅力与潜力。那些来自高原的牦牛肉干、青稞饼干、高原蜂蜜,每一样都带着大自然的馈赠,承载着青海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青海农特产品的品质,是实打实的“硬通货”。纯净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绿色、健康、营养的产品,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优势。但在市场的浪潮中,仅有好产品还不够。消博会这样的平台,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青海农特产品的闪光点,也让企业看到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当看到外省企业新颖的营销方式、精致的产品包装时,青海的企业也意识到,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要做出改变。这种压力,正在转化为创新的动力。

把青海的高原臻品推向世界,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供应链的完善、产品的创新,每一项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机遇同样摆在眼前,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特色产品的兴趣愈发浓厚,青海农特产品的独特性,正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我们相信,只要青海的企业敢于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这些来自高原的好物,一定能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期待有一天,在世界各地的货架上,都能看到青海农特产品的身影,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高原的美味,感受青海的独特魅力。

编辑:刘海钧;

你感兴趣的

青字号:在隐忧中蜕变 于成长中绽放——从消博会观青海农特产品消费市场

2025-04-230阅读

助贷平台跟进消费贷提额至30万元

2025-04-220阅读

农业日报头版头题关注吉林肉牛产业:“三个转变”稳住“肉盘子”

2025-04-220阅读

短 平 快!劳动竞赛助力金川镍钴新材料公司抢抓市场

2025-04-220阅读

头茬“见手青”上市 专家:谨防“会跳舞的小人”

2025-04-2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