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城商行“优等生”宁波银行发布最新的全年业绩。数据显示,该行总资产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全年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下,宁波银行仍然交出了一份颇有韧性的成绩单。
笔者了解到,这背后是宁波银行长期以来对“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经营策略的坚持,其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最根本的经营宗旨,以“真心对客户好”为理念,以“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赋能客户,不断夯实经营“底盘”、筑牢风险屏障,才得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破浪前行。
正如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在致辞中所言,“守正者稳,创新者进。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大分化、大变革的关键节点,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长期主义锚定价值创造,方能行稳致远。”
保持战略定力,
资产规模、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总资产31252.32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其中,客户存款18363.45亿元,比年初增长17.24%;贷款及垫款14760.63亿元,比年初增长17.8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全球百强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公司排名第80位。
从近五年的财务数据表现来看,宁波银行持续以两位数速度扩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以及银行业“低利率、低利差”的市场环境,宁波银行主动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坚定做难而正确的事。2024年,聚焦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企业、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宁波银行加大资源倾斜和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准。同时,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金融强国战略实施。
科技金融方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公司-零售-投行”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专属特色产品体系,打造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
推动绿色金融服务落地,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与银行经营发展深度融合。
围绕普惠金融主体的全生命周期,持续完善“专业化、数字化、生态化”服务体系,持续扩大普惠覆盖面。
推进养老金融品牌建设,围绕养老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完善“账户、产品、服务”三大体系,搭建专业、智能、有温度的服务体系,提升养老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数字金融综合赋能,用“科技+系统”打通客户数字化的堵点,通过开放银行,将银行的系统无缝对接到客户的数字生态中,赋能数字化发展。
归根结底,客户是银行经营的落脚点。2024年,宁波银行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更新迭代业务商业模式,加速推进“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体系升级,在提前感知客户需求、预判客户企业生长路线的前提下,宁波银行多措并举,协助客户规划事业蓝图、奔赴碧海蓝天。从这个角度上看,宁波银行虽然是一家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但其为实体经济赋能的路径早已超越了银行业务,真正是“基于银行、超越银行”。
如,坚持专业化经营,用专业把握市场机遇,聚焦汇率管理、利率管理和资产配置等领域,持续积累细分市场的比较优势,帮助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数字化赋能,借助金融科技,不断夯实数字化应用的基石底座,结合实体企业的需求,全面升级鲲鹏司库、五管二宝等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赋能客户经营和降本增效,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平台化价值,从实体企业需求出发,借助银行平台的资源禀赋,打造“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三个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综合化服务。搭建国际化链接,在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聚焦企业的难点堵点,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境金融服务,赋能企业走出去。
事实证明,宁波银行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经营效益也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
盈利来源更多元,
不良率连续多年保持1%以下
值得关注的是,在宁波银行的营收构成中,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占比较高,使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报告期末,零售公司客户43.9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76万户;零售公司存款余额2,8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9亿元,增长16.54%。公司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27.7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1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5%。
宁波银行还充分发挥多牌照优势,强化子公司协同力度,推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和培育更多盈利增长点,打造多元化的利润中心,内生活力持续增强,盈利结构不断优化,盈利来源更加多元。
目前在宁波银行本体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方面,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利润中心。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4家子公司均实现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2.55亿元、25.51亿元、7.44亿元、3.03亿元。
轻资本、轻负担,是宁波银行逆势增长的关键。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因而防控风险是银行经营的永恒主题。截至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112.67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较优水平。实际上,自2007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不良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是连续17年不良率低于1%的A股上市银行之一。
这不仅是长期坚持贯彻的“长期主义”的结果,也是前瞻风控理念引领的结果。2024年,宁波银行将风险防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坚持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授信审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工作机制,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
陆华裕表示:“我们始终以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的兼顾平衡为准则,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5年业务规划,宁波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营环境变化,持续积累差异化的比较优势,推动银行稳健高质量发展。具体看,一是深化客户经营,压实经营发展的基本盘;二是推进重点业务,抓住营收盈利的落脚点;三是拥抱新兴技术,把握科技赋能的风向标;四是筑牢风险屏障,夯实稳健经营的压舱石。
以革新致初心,以远见创未来。新的一年,银行业的分化还将进一步加剧,宁波银行在年报中称,将继续坚持“真心对客户好”的理念,用专业创造价值,以责任诠释担当,在服务实体的过程中锤炼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积累银行差异化比较优势,与客户同心,与时代同行,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贡献更多属于宁波银行的力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