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雷渺鑫 张璋 刘昊
近日,为期两天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中国香港落幕。这场盛会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承办,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协办,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会聚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嘉宾,携手开启数智未来的新篇章。
汇聚新力量聚焦新趋势
“香港‘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与‘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正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度契合。”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认为,在这里举办亚太峰会,正是借助香港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搭建跨地域、跨领域、跨文明的对话平台,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创造新机遇。
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声名鹊起。这些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科创企业,在峰会上带来他们的创新应用和前沿思考。
“我们想做新一代的脑机传感技术,以帮助更多人。”强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璧丞分享了团队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研发历程与使命愿景。
峰会前不久,群核科技开源了空间认知模型SpatialLM。不到两周时间,该模型便跻身HuggingFace趋势榜的前三位。“这印证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开源生态在全球的影响力,希望借助这次峰会平台,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走向物理世界。”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朱皓说。
从峰会的议程设置看,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金融普惠、智慧城市治理等,均是全球热议、各界期待、行业前沿的焦点话题。
“第一部手机诞生仅50多年,自此之后,很多技术趋势都被称为‘下一个能改变世界的大事件’。过去这些年,没有任何趋势能够与人工智能相媲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洪曜庄说。
韩国科学技术院荣誉教授全吉男表示,人工智能的投入能够带来翻倍产出,未来大模型的容量和处理速度将前所未有,我们要做好智能化工作,确保人工智能惠及全人类。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或将融合3C技术与计算技术,期待携手行业各界,以创新赋能,共创数字未来。”安谋科技首席执行官陈锋说。
“各方能够通过峰会聚在一起,说明我们都希望进一步促进技术产业的合作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认为,本次峰会让人们看到全球各方推动数字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的美好前景。
数智融合赋能千行百业
“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主持人?”
“我觉得像我这样有温度、有感情的主持人,人工智能很难替代。”
…………
这几句简短的“交锋”,来自峰会主论坛暨数智未来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与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吴小莉的对话。近日,这段互动视频在互联网平台上热传。
人工智能发展将走向何方?本次峰会除开幕式外,还举办了主论坛暨数智未来论坛,聚焦探讨打造数智未来坚实底座、人工智能+千行百业、数智时代安全与治理;三场专题论坛就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金融、数字政府与智慧生活作深入讨论。此外,还发布《人工智能驱动实数融合发展研究报告》等8份研究成果,从多维度观察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针对峰会主题,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建议,要继续鼓励投资,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鼓励高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和国际合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数与智二者不是‘数字时代交接棒’的先后关系,而是融合共生的关系。”永信至诚董事长蔡晶晶认为,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未来,数字化将为智能化提供数据基础,智能化则需反哺数字化效能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强调,面向“数智未来”,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初心,打造真正突出人的地位、体现人的价值、符合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确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普遍利益的方向发展。
加速弥合数字鸿沟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加速弥合传统鸿沟的同时,也在不断产生新的鸿沟。
峰会期间发布的《以普惠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出现引起从数字鸿沟向智能鸿沟的转变,可持续发展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建议各方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进一步加速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
“非洲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及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均处于全球的中间水平,我们的基础设施比较弱、技术能力也不够高。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我们仍在不断向前发展。”加纳科网董事长尼·奎诺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业、主题、金融解决方案局局长金宪也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开发需要大量算力,不仅仅是常规算力,还需要有更高端的GPU、云计算等,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
尼加拉瓜国家电信邮政局局长迪亚兹深有同感。她分享了尼加拉瓜与中国在应急通信网络、技术培训、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实践,并表示:“技术应成为消除贫困、造福于民的工具。我们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感受到了对我们的尊重和帮助。”
回顾十年“网事”,自2015年乌镇峰会上首次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到2019年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2020年发布行动倡议,再到2022年发布白皮书,2023年提出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2024年举办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理论研讨会,再到2025年亚太峰会深化亚太地区网络空间交流合作……从理念蓝图绘成实景画卷,中国对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贡献不仅重大,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
这几天,全球互联网目光聚焦“东方之珠”,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这里出发,犹如粼粼香江上的叶叶舟船,随时代浪潮驶向远方、驶向全球。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1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