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首诗,三言两语,写清了何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发布时间:2024-08-12 09:01:57   编辑:槐序姑娘 


01 / 引

作者:范仲淹,范文正公。

一代贤相,正骨千秋之楷模,宽厚仁爱之典范。

解诗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人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从现实角度讲,我们自然是渴望名成、富贵,然后是健康、平安、幸福、快乐。全世界有70亿人,至少有69亿人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但其实这几种共有的追求是一个问题。

如果你穷困,生活质量、健康保障都会遇到阻碍,也必然不会多么快乐和幸福。为此,你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然后用“年轻的身体”去赚老年时要用的钱,待真的老了之后,再用赚到的钱去买曾有过的身体健康。

这是一个死结,更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现在满大街都是药店和医院。

除了钱,就是名了。

自然有思想境界高的人,不爱财,但求一世不白活,雁过留声嘛,可以理解。然而一些浮名,往往羁绊了许多人的一生,很简单,人生没有志得意满的时候,如果你40岁就功成名就,走到了人生的巅峰,这会被许多人羡慕,甚至嫉妒。

可是,你未必因为这样就能获得快乐,反而会因无法拥有更高的追求,让内心变得虚空。就像凯撒大帝的孤独,站在古罗马的城墙上,端倪天下,发现再也没有了对手。

相反,如果直到终老你也未能实现理想,你就会留下遗憾,自然也是不甘心的。

所以人真正想获得健康、平安、幸福、快乐,靠的绝不是名和富。

这些是世人普遍的追求,许多人瞧不起农民工,但实际上他们的追求和农民工的向往并无本质区别,甚至还不如农民工朴实。

人真正的快乐,需要对生活有自己的认知,这就是我们今天读范仲淹这首诗的意义。

02 / 诗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出自范仲淹的《书扇示门人》

从诗题看,这是范仲淹将诗题于扇面,警示自己门生的诗作。

范仲淹的一生,桃李满天下,惜才爱才,如名将狄青、大儒张载、宰臣富弼,学士胡瑗、李觏、苏麟,包括王安石、欧阳修在内,都多受惠于范仲淹。

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这就是范仲淹的开阔与通达。

而这首题扇诗,同样饱含这样的人生哲学。

03 / 品

诗文大意可解为:

远远望去,原野的尽头青山重叠,景色清幽,这些前人留下的土地,都被后人所耕种;

但是接收这些土地的人,先不要着急去庆祝,暗暗欢喜,未来还会有更多人来接手现在的耕田。

诗没有引经据典,更接近于白话,和《江上渔者》相比,缺乏某种意境,然而大道至简,三言两语就把人生写得清清楚楚。

人得志的时候,不要太招摇,有许多财富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起起落落,谁也不知道现在所拥有的,未来哪天就会失去。

所以人得学会知足和感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不能患得患失。

何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是诗中写得这般,不因外物而喜,不以自己的境遇而悲,因为你清楚,好与坏都是人生的修行,富贵与磨难皆不长久,物极必反,久盛必衰,这是自然规律。

正如文章开头我们所说,你得先理解什么是“快乐和幸福”,你才能活得快乐和幸福。

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人这一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争,不与人争,与命运争,与岁月争;

随,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随遇而安。

许多人都在本末倒置地过生活,如果我们多想想已经拥有的,那么快乐就在身边,完全不需要财富和功名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强、更有实力。

人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自己而活,不受物质拖累,不被社会裹挟,不为世界所动。

你感兴趣的

四季无忧太阳能热水器/全国各市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5-03100阅读

京造指纹锁服务号码-故障报修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5-03100阅读

帅康壁挂炉客服人工号码(全国统一)400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5-03100阅读

SRELAXED燃气壁挂炉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5-03100阅读

凯美迪壁挂炉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5-031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