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和来源:打草惊蛇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三计,出自《南唐近事》。原指惩罚别人也能警戒自己,现在用来比喻做事不谨慎,导致对方有所警觉和行动。
《南唐近事》中记载了南唐中主李璟和大臣冯延己的一段对话。李璟对冯延己说:“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虽然你已经退朝了,但请你到北苑来一趟。”冯延己赶到北苑拜见李璟。
李璟说:“树林最近无故倒损了许多树木,据我所知是因为下围场主枢的厮役和弓兵不法的原因。我打算全部遣散他们,你认为如何?”冯延己表示同意,于是命令部属遣散了围场主枢的厮役和弓兵。
不久,这些弓兵全部被关进了监牢,冯延己的亲信为他出谋划策,劝他杀死这些弓兵以防止他们泄露消息。然而,冯延己听从了枢密院承旨学士孙晟的计策,在赦令中宣布所有流放各处的官奴都配给从驾的诸军为部曲。
这样做了之后,那些被遣散的弓兵相互转告说:“皇上已经下令释放我们了”,因此都庆幸免除了死亡。几天后,冯延己趁机全部杀死了这些弓兵。
孙晟之前已经命令自己的部曲故意惊扰喧闹,好像在迎接赦令一样。冯延己上当受骗了。此计的运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军事、政治等方面。在军事谋略中,“引蛇出洞”通常是为了“打蛇灭半”。一般来说,敌方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战略意图,因此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引诱对方暴露实力或引诱对方走出自己的战略要地,以便我方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