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道:“爱人。”又问智。孔子道:“善于鉴别人物。”樊迟还不透彻了解。孔子道:“把正直人提拔出来,位置在邪恶人之上,能够使邪恶人正直。”
——杨伯峻《论语译注》
【小识】
识人
在孔子弟子中,樊迟天资不算聪敏,但他十分好学,常常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可能正因为如此,樊迟几次都受到孔子的敷衍和冷遇。比如,樊迟请学稼,孔子则说:“吾不如老农。”樊迟请学为圃,孔子则说:“吾不如老圃。”设身处地地想,都是挺伤感情的。
这一次更是如此。问了一遍,没听懂;再问一遍,还是没听懂。不知是樊迟不敢再问了,还是孔子不愿再回答了,总之是,樊迟退了出来,然后“求其次”,又问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子夏对待自己的同学很有耐心,举例说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常言道知人善任,只有真正了解了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才能把他用在最恰当最适合的位置上。孔子那个时代,乱悠悠的,做一个正直的人不容易,把一个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更不容易,所以孔子才拿正直做文章,把“爱人”和“知人”概括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说简单些,这其实就是个风气问题,也是个生态问题。正直的人占了上风,邪恶的人就会有所收敛;邪恶的人有所收敛,正直就会成为一种气候。如果能这样循环下去,我们就不会处处小心、时时提防了。否则,你想想。
一个单位如此,一个团体如此,一个地方亦如此。(尚之)
草豆蔻
草豆蔻:该品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表面灰褐色,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主产广东、广西、海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