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里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城北3公里处的宝坪村。宝坪村处于香溪河畔,汉时王昭君生长于此村,故又名昭君村。
昭君村2.7公里,属于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以展示昭君遗址、遗产和保存完好的古汉自然生态景观,展演昭君故里独特浓郁的地方文化及汉代宫廷仕女文化旅游区。在西汉时期兴山属于南郡秭归,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
昭君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青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昭君宅、昭君祠、昭君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沿着青石台阶而上到达昭君宅,洁白的墙上绘着黑色的图案和纹饰。正中大理石匾上刻着由郭沫若手书的“昭君纪念馆” 。纪念馆呈村落布局,前庭后院,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融合一体。现存的昭君宅是按照古图重建的,是王昭君曾经住过的地方。昭君宅院中有一花台,台上花草繁茂,花草丛中伫立着一座高约3米的汉白玉昭君塑像。昭君丰容靓饰,端庄飘逸,昂首挺胸亭亭玉立,显示出昭君美艳超群、卓尔不凡、雍容大方的风姿。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一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有一根楠木,据说是当年昭君放入的。昭君宅旁有一条小溪,叫做香溪。传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在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碧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也有人将它叫做昭君溪。更有寓意的是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是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
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王昭君称得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边关长大的王昭君虽然才貌出众见识过人,但是她却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不得不以后廷待诏的身份进入宫禁森严的皇宫。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汉元帝下诏,命她择日进京。在宫中她不为富贵荣华所打动,洁身自好,深得众人欣赏。在竟宁元年(33年)北方匈奴首领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元帝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主动请求应诏出塞。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看到她十分美丽,后悔自己没有发现这样的美人。王昭君告别故土离开了长安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背上弹奏《琵琶恕》,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王昭君出塞后,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年来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中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后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昭君出塞千古芳,一代美人佳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