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最热闹最多关注的莫过于“三月三”这个节日。某音某手上总是刷到唱山歌的视频。
2014年开始,广西每年的“三月三”都可以放假2天,加上周末就是连休4天。
每到这几天就是全国各地的朋友最羡慕广西朋友们可以放假游玩唱山歌的日子。
那“三月三”这个节日都是怎么来的,在这个节日里,都有什么习俗呢?
图源网络侵删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图源网络侵删
“三月三”的习俗有很多,不仅有对歌,还有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有趣的节日习俗。我最喜欢的还是对歌这个活动,很多人对于唱山歌这个活动还是比较熟悉和热爱的。
1.做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人们用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等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一般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放水上蒸即可,简单易做。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五色糯米饭,可保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不过在我的家乡没有这个节日,倒是有炮节这个活动,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节日,改天再问一下村里的老人。
图源于网络侵删
3.绣球传情
抛绣球招亲是中国古代最具浪漫色彩的女子征婚方式。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最早记载于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制的古兵器“飞砣”,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
歌圩上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图源于网络侵删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自娱自乐的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图源于网络侵删
5.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也是“三月三”节日的特色之一,不过现在比较少出现。我经历的只看到有小孩满月的时候会发红鸡蛋。
在歌圩上,小伙子手握彩蛋去碰心仪的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图源于网络侵删
6.唱山歌
唱山歌可以说是“三月三”这个节日最多人了解和参与的活动。
关于它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用唱山歌的形式来表达爱意,但是没有结成夫妻,结果在某年的农历三月三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于是就在农历三月三这天唱歌。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农历三月三,刘三姐被财主害死了。人们为了纪念她,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聚会唱歌,形成歌圩。
宋代以后,广西歌圩促进了壮族山歌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