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属于哪个市哪个省(辽宁:话说千年绥中)

发布时间:2024-12-22 09:47:49   编辑:历史看地理 

百年城垣图志

如果说祖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绥中,正是这只雄鸡的咽喉。

重剑无锋,大道至简。让我们放下华丽空洞的词藻,跟随我的思路,来体验一下这个有着几千年厚重历史,丰富人文,物阜民丰的绥中。

辽西走廊古称傍海道,从西到东,沟通起华北和东北两大地理板块。绥中正位于傍海道上最险要的位置,东北渔猎文明,华北农耕文明,蒙古高原游牧文明交汇于此。千百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塑造了绥中人鲜明的地域性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给绥中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画卷。

绥中-锦州:古傍海道

雨落幽燕,榆关那畔,魏武挥鞭,姜女投海。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鲜活又生动的故事。

战国时期绥中属于燕国,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6年之后,他巡视自己的北方边疆。他来到了碣石海边,现在的绥中碣石秦汉遗址公园这里。

这位有着雄图大略的一代君主望着眼前烟波浩淼的大海,他想永远统治自己打下的万里江山,让自己长生不老。于是他派遣燕地方士卢生等人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神药。现存其庞大的行宫遗址,能够见证当初的仪式是多么的隆重。

现在每逢落大潮,海水退去,有一条路露出海面直通碣石脚下,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想必当年方士卢生等人,便踩着这条路出海而去。

有趣的是,方士的出海却引发了蝴蝶效应:卢生等人不可能找到神药,为了交差,谎称找到了一本仙人给的《图录书》。书中偈曰:亡秦者胡。这句模棱两可的话这正好命中的秦始皇的心病。旋即他“使蒙恬北驻长城以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出自过秦论)。

想必远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匈奴梦中都会笑醒,感谢东北燕地的方士卢生。谁又想竟然一语成谶,若干年后,秦国真的亡在了“胡”手里,他便是秦始皇的小儿子:秦二世胡亥(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的横征暴敛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民间的传说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却只找到了丈夫范喜良的遗骨。她万念俱灰,投海自尽。给后人留下了凄美的爱情故事。

秦始皇走后,这片土地迎来了另一个雄才大略的客人:汉武帝,汉武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根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听方士说海里有个蓬莱仙山,便去海边找蓬莱,但没有找到。于是沿着海边,一直走到了碣石。在这里又举行了隆重的封禅求仙活动。这让沉寂已久的求仙活动迎来了又一个高潮。

但当时的绥中并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比如曹操。他东征乌桓,本来想从绥中走傍海道,被夏季大雨和泥泞的道路所阻,只好走山路取道无终道。《三国志田畴传》记载: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可见当时征途的艰辛。

曹操打了胜仗,返回已经冬天,傍海道的雨水已经退却。路过碣石,他想起了秦皇汉武曾经来过的经历,又赋诗一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会建立像秦汉一样强大的帝国。但曹操似乎忘了一句古话:自己造的孽总要还回来。他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子孙就如何被人挟制。

三十一年后,绥中迎来了曹魏的掘墓人:司马懿。

他吸取了曹操的教训,选择在雨季到来之前,穿过傍海道远征辽东太守公孙渊。晋书记载: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后得胜而归,之后他的子孙篡夺了曹魏的政权,成立了西晋。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秦汉为代表的中华第一帝国解体之后,经过漫长的魏晋南北朝,中华大地迎来了中华第二帝国:隋唐。绥中也迎来了他新的客人:隋炀帝杨广。

杨广举全国之力三次亲征高句丽,有亡国的风险也在所不惜。百姓苦于连年征战,更是写出了决绝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绥中的傍海道上,不知留下了多少有去无回将士的脚印。“可怜辽泽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隋帝国不出意外的灭亡,李世民接过杨广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征高丽。战后将阵亡将士的遗骨埋葬于北京,并在其上建起寺庙以慰藉征东将士的英灵,这座寺庙就是北京法源寺……

平定辽东后,唐太宗在绥中设瑞州,制所在现在前卫镇,一直沿用至明代。

中华第二帝国解体之后的辽金时期,傍海道作为其统治腹地的交通要道,被不断修缮,日渐繁华。人马车辆穿梭往来于辽金的几个都城之间。这时的绥中并没有经历太多战争的洗礼。

北宋的徽钦二帝,在前往金上京的路上路过绥中时,不知道会不会回望南方故乡。



这一时期的民族不断融合,大家共同建设脚下的家园,相对和平的环境,让绥中的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留下了国家级文物:妙峰寺双塔,前卫歪塔等一些列文物古迹。

位于绥中县永安乡塔子沟村北的妙峰山之上妙峰寺双塔

真正的“世界第一斜塔”是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的“前卫斜塔”。它的倾斜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座斜塔,而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落成三百多年

元明清为代表的中华第三帝国时期,将绥中又一次推上了历史的前台,甚至直接改变了东亚的格局和走向。明末轰轰烈烈的战争,让绥中的历史走上了高潮。

这里诞生了明末最有战斗力部队:关宁铁骑。也留下“冲关一怒为红颜”的凄美爱情故事。



武德并不充沛的明朝为了抵御来自北方和东北方向的威胁,在建国之初,便开始修筑长城。

万历年间,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的主持下,长城的防御更加完善,蜿蜒徘徊于燕山之上。一个个碑文,石刻,将这些名将的事迹流传千古。(椴木冲楼题记)绥中境内现在留有椴木冲楼题名记,将军石石刻等多处景观。

在绥中治下,有前屯卫,中后所,中前所,下辖各个堡垒:铁厂堡,永安堡,李家堡,高台堡等,各堡垒下辖各个烽燧,构成了冷兵器时代完整的防御体系,这也构成了现在绥中县内各乡镇的雏形。

三龙聚首位于绥中县永安堡乡。蓟镇长城、榆关长城和辽东镇长城交汇于此,是万里长城中独有的奇观。

三龙聚首

锥子山长城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九门口,又名一片石。四百年前,在这里,发生了决定东亚历史格局的重要事件:血战一片石。

明代在各卫所实行兵民一体的制度,居民全部是军户,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对明朝庭来讲,很大程度节省了军事资源,能够更有效控制边疆地区。但对于卫所治下的百姓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由于不能参加科举,上升途径被堵死,百姓只有参军一条路可走。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当时的辽东并不太平,一方面,是朝廷严格的军户管理,另一方面,是敌对的政权和连年不休的征战。而明朝廷为了节约运力,直接将军费以白银形式发放到辽东,而辽东却不产出太多粮食,所以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百姓生活限于困顿。

好在,辽人结成军事集团以自保。这就诞生了吴三桂等人的关宁铁骑,他们外御强敌,辽人守辽土,在极度敌视军人的明朝士大夫集团、宦官集团以及虎视眈眈敌对政权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存,为辽人群体,为绥中百姓争取生存空间。这样的环境,也养成了绥中人顽强坚毅的性格,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在这一时期,绥中的人口体现出进一步民族融合的趋势。关宁铁骑里有一定数量的夷丁,明军夜不收(明末侦查兵)很多是蒙古和女真人。大家不问出身,一心某生存,谋发展,共同效忠于大明朝廷。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本为马贩,其老宅就在绥中县城内,现有吴三桂亲手栽种的上百年槐树。在萨尔浒之战中,吴襄负责管理军马。他不但没让手下管理的马匹损失,还带回了敌军的军马。这让他成为了此战极少被奖励的人。后吴襄被李自成所杀。

吴三桂自幼跟随舅舅祖大寿从军。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丢失了锦州以东几乎所有城市。这让绥中等地直接面对后金的军事压力。这样的乱世,也造就了吴三桂悲情枭雄的人物性格。1644年4月,李自成一路绿灯兵不血刃拿下北京,万历皇帝自尽,277年的明朝灭亡。远在辽东关宁军陷入了为谁效忠的困惑。一方面是逼死自己国君控制自己亲人的李自成,一方面是敌对多年虎视眈眈的后金,这两者都是曾经的敌人。

吴三桂最初选择投降李自成,在去往北京的路上得到消息,自己父亲被殴打,爱妾陈圆圆被抢走。他愤而返回山海关,他打算,用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亲兵,万余关宁子弟迎接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带来的腥风血雨……

1644年4月末,三只东亚最强战斗力的军队汇聚于九门口:李自成亲率大兵来攻吴三桂。吴三桂力战不敌,以“亡国孤军”的身份向后金借兵为崇祯报仇。后金实际掌权人,摄政王多尔衮不允。吴三桂再战李自成再败,最后走投无路的吴三桂只能按照多尔衮的要求,完全投降后金。旋即清兵同李自成军队在一片石展开厮杀,李自成大败而归。

从此,吴三桂被绑上清军的战车,一路追杀杀父弑君的仇人李自成,一直打到云南成为藩王,若干年后遇康熙削藩镇压,再次反清,兵败而亡。而清兵入关,直至乾隆,奋六世之余烈,开疆扩土,统一了中国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便之后东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也留下了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雄鸡版图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绥中设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次直奉战争再次将九门口推向了历史的前台,吴佩孚张作霖在这里反复争夺,九门口几经易手。这里再次见证了历史的改写: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获胜,取得了北洋政府的控制权。

30年代的绥中

在解放战争中,绥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千年的傍海道见证了第四野战军南下的身影。斗转星移,绥中迎来了解放,绥中人民迎来了新生,成立了辽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如今,辽西第一党支部旧址,绥中县政府旧址等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在这里,你能体会当年革命前辈的艰辛,还能品尝到波罗叶饼,生态野猪肉等当地特有的美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绥中人坚毅的性格和优秀的身体素质,诞生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等众多英雄人物。也让全国人民见证了绥中为中国科技和国防进步做出的贡献。

在经历了千年的硝烟之后,绥中迎来了他的春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绥中交通十分便捷,有两条铁路,三个火车站,两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尤其是306国道更是起源于此,一头挑起茫茫渤海,一头连起茫茫草原,让广大自驾游爱好者纷至沓来,体验“一天通关一条国道”的快乐绥中的交通优势,让大货车产业蓬勃发展。三十多年来,在东北甚至在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

绥中县东北名副其实的“货运第一县”,

当地的朋友介绍,绥中县总人口60万左右,但卡车的保有量在5万台左右,也就是说大概每12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从事卡车运输行业。依山傍海、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暑的气候环境,让绥中的农产品,海产品远近闻名。

绥中位于北纬40度黄金海岸线上,120度经线南北穿过。在最美的海岸线上,一连串港口将来自大海的馈赠展现到人们面前,丰富的海产品产自琳琅满目。每到夏天,海边的宾馆农家院挤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沟通华北、东北和内蒙高原的地理优势,让绥中的农产品占尽先机。依托于成熟且密集的蔬菜大棚种植业,绥中县的蔬菜批发,覆盖了内蒙、河北、辽宁等多个省份,您的餐桌上,或许早就吃上了绥中出产的蔬菜。这里优良的气候和肥沃的土质,十分适合水果的生长。

绥中坐拥世界第一大果园,出产的苹果口感松软,甜味和酸味的完美搭配让绥中的苹果远近闻名(王凤台苹果)春天一到,漫山遍野繁花盛开,蜜蜂在花间飞舞,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绥中的热汤冷面,也是当地独有的小吃。体现了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冷面本为朝鲜族食品,以冷著称。传入绥中后,当地人根据自己的饮食特点进行了改良,加入芝麻酱,孜然等调味料,改为热汤。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水豆腐作为绥中独有的小吃,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加水豆腐介绍)。粘豆包是绥中的另一个特色食品,用黏米发酵之后,包裹红豆馅蒸熟,是过去绥中人冬季的主食。

短短的几分钟,或许无法让人完全领略到绥中千年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也或许我们的介绍不够精彩,欢迎你来绥中亲身体验,领略壮美的河山,厚重的人文,感受历史里的绥中,风景中的绥中,舌尖上的绥中。

你感兴趣的

恒热燃气灶全国维修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1100阅读

BEST燃气灶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4-21100阅读

澳柯玛燃气灶服务号码-故障报修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4-21100阅读

AUX热水器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4-21100阅读

新飞热水器服务号码24小时-售后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211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