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也是世界人道主义日,而医师和人道主义密切联系。每每提及人道主义援助者,脑海里浮现的群像里一定会有医师的身影。
然则,人道主义的范畴要广泛得多。人道主义是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国际社会公认的人道主义的四大原则:人道,人道主义者解决所有人的苦难,无论他们身处何处;公正,人道主义者帮助任何有需要的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或者持有什么信仰;中立,人道主义者永不选边站队,无论敌意、挑战或者要求如何;独立,人道主义者专注提供帮助,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或面对何种压力。
人道主义日设立的直接原因则是纪念。2003年8月19日,伊拉克巴格达运河饭店遭到炸弹袭击,22名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丧生。五年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世界人道主义日,为受危机影响的人们的生存、福祉和尊严、为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安全与保障发声。
每年世界人道主义日都有一个特定主题,2023年人道主义日的主题为“无论如何(No Matter What)”,以共同纪念联合国驻伊拉克巴格达总部遇袭二十周年,表明人道主义者会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为所服务的社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无论何人,无论何地,无论如何,无论曾遭遇什么。这是个怎样的世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所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遭到公然无视,有人蓄意发动袭击和散布虚假信息,甚至人道主义本身也在受到攻击。但考验让全球人道主义者变得更加强大,今年全球人道主义行动的目标是为69个国家的2.5亿人提供救生援助。官方的,民间的,对非法和灰色地带的人,民间的人道主义援助是主力,例如对那些聚集在纽约法拉盛的“走线”非法移民,其中有许多亲切的黄皮肤面孔,提供生命、健康和生存的人道主义援助。
相比于世界人道主义日,中国医师节更加年轻,2018年8月19日是第一个中国医师节。这些年医患关系紧张,2022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提出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关心爱护医师,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医卫工作者能够放心诊疗、安心执业,才能使患者从容就诊、治疗有序。凡体会过欧美分级诊疗制度的人,大概也会觉得中国医疗无论速度还是价格都可圈可点,拥挤和服务的温情不够是速度的代价。至于医药分离,或许是未来的方向,怎么因地制宜落地,是个大课题。
今年的中国医师节,正值医疗行业反腐风暴期间。记得十几年前,就有武大老师跟我说,与武汉某著名三甲医院XX主任是麻友,人家打牌都是从公文包里直接拆红包现金,一个一个又一个,似乎无穷无尽。可惜我从不打麻将,没有机会见证,不知是不是个例。今天与复旦校友聚会,一个一直做基因检测的校友告诉我,如果去除中间环节回扣,检测价格可以直降2/3强。说起基因检测,不知这轮医药行业反腐,会不会把假核酸什么的相关人等也清算了,嘿嘿。
中山大学有十个附属医院,实力强劲,前段组织部培训认识了多位老师,既是医学尖端科技的研究者,又是医务一线的实干家,专业又热忱,理想又务实。新冠疫情硝烟尚未散尽,疫情爆发时的逆行者,感动了中国和世界。医卫中,恪尽职守、救死扶伤者应该是多数。医者仁心,不在圣坛之上,而在凡尘之间,白袍之下,皆是凡人,充盈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凡人。
8月19日,向人道主义者和白衣天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