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写这个主题了!
今天正好赶上了一个触发事件,处理了三个客户企业的费用报销事务,有浪费生命的感觉:实在不愿意把宝贵时间花在这些不太增值的工作上。
多年前在一家企业时,员工为了报销几十到上百的通讯费,要花上1小时,甚至是半天的时间去最近的营业厅排队打印通话记录及发票,以证明业务的真实性。
当时我就在想:这半天的工资,可能都不止话费的钱了,有什么价值呢?
但财务部素来是公司的权力部门,我当时职位也不够,说了没有什么作用,只好默默地接受。
领导为了补贴我的收入,给我一定的报销额度,这福利却让我高兴不起来,我要从此陷入四处寻找发票的日子。对于我这种不够精细化的人,是一种无比的折磨。真想和领导说,这钱我不想要了。
后来我转到售前负责打单工作,更是感受到:有那么多的客户需求要响应,还要花时间对应公司又臭又长又恶心的费用报销流程,真是痛苦不堪。由于顾问工作非常忙,很难挤出一长段时间来处理,而公司的流程没有2小时,你根本搞不定。
不报吧,心疼钱,报吧,影响绩效目标达成。后面我自己算了个粗略的账:低于600元以下的费用,不要报了,因为投入产出是负的。如果我能够多拿一些订单下来,收益远远高于这些小钱。
但同志们,这万恶的财务制度,逼得我连自己的钱都不要了,这是什么逻辑,是什么管理导向?!
员工是费用报销流程最重要的客户,为啥不能从员工的角度来思考流程设计呢?股东也是流程的客户,为什么不去考虑报销流程的损益分析呢?
尤其对于公司关键岗位上的核心员工,时间是他最宝贵的成本,心情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公司相关的管控设计,一定要简化,要考虑使用者的体验,减少他在非战略事项上时间的消耗,减少员工士气的磨损,让他充满活力,全力拼搏!
记得N年前,一位外企总裁曾说过,发票制度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效率,如果能够改善的话,非常值得期待!我想套用他的话说,冗余的管控制度严重影响了企业各作战部门的效率,如果能够改善的话,效率将会大幅提升。
管控类的活动,本质是增值,要少而精,这个导向不能丢。什么是增值,就是这个活动有利润,它的产出-成本是正的,最好要高于企业机会成本。
尤其是一些低风险,或者无任你如何强化管控,给公司带来收益有限的业务,它的策略就是管理成本极简化。
费用报销流程就是如此。有预算、有申请、有票据,为什么还要做审批?对于报销手续的要求,要极简化处理,可以先假定多数人是合规的,先快速地通过,通过事后抽查来进行修正。
在数字化的时代,能否变事中控制,为基于数字驱动的管理,通过报表、智能化算法,自动识别报销问题,从而触发控制与改善。
我最担心的是:大量的IT、大量的数据,让企业进入到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但我们的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时代,没有跟上做简化,甚至是完全不做事中管控。
冗余费用报销流程还是企业不增值业务的冰山一角,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视角:大量低效的会议、大量的文件制度、大量无人阅读的报表、大量无人使用的IT、大量管理者的亲力亲为、大量的返工、大量的不增值的二传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