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金华市“三改一拆”紧紧围绕“拓空间、促转型、除隐患、惠民生”,坚持严守发展底线,让安全稳定成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坚持推动土地资源重组,让空间重构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强支点”;坚持共筑美丽金华,让美好风景成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
十年来,金华市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7207.96万平方米。通过“三改一拆”,拆出了“规矩”、治出了公平正义、腾出了发展空间、整出了优美环境、炼出了干部作风、造出了“金华样板”。早在2019年,金华市10个县(市、区)均已创成“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及以上等次。
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打赢“三改一拆”战斗,各地可谓妙招频出。
兰溪建立了“无人机”巡查模式,助推违建管控实现“高空巡查—路面执法—平台监管”的立体式管理。2017年,兰溪市依托“无人机”巡飞,在金华地区率先建立了违法建筑立体巡查管控新模式,填补了高空违建巡查难、发现难、取证难的空白。2022年10月,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无人机巡查分队成立,实现了城区范围巡查全覆盖。科技助力,智慧赋能,通过技术的迭代升级,“无人机”巡飞实现了工作范围更广、技术更新、效果更好的目标,为违法建筑巡查管控工作插上了“翅膀”、装上了“千里眼”,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违建巡查管控,兰溪“三改一拆”巡违控违工作向着智慧化智能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接下来,兰溪市将不断提升智慧赋能实效,实现全域违建管控“人防+技防”的同步提升,持续巩固“三改一拆”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人居环境。
义乌市十年“三改一拆”工作格局可以总结为“一个指挥部一线作战,两张作战图全域谋划,三个时间点层层推进,问责、约谈、联动、曝光四大机制保障落实”。上下破难,以点带面,义乌市出台了党员干部和单位违建“四报告” “八先拆”制度,将“拔钉清障”行动作为整治顽疾的有效载体,通过攻坚竞赛机制,强势清除了412个历史遗留“硬钉子”项目。同时,义乌市注重全域谋划,连片挖潜,大刀阔斧抓提质,采取“连片挖潜,团块推进”战略,以城市有机更新、工业企业有机更新、农村有机更新为三大主要载体,将老城区违建整治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全面完成5.78平方公里老城区拆迁改造;把工业企业违建整治与企业有机更新相结合,近年来已完成300多个老旧厂区企业拆改腾退;把农村违法建筑整治与农村有机更新相结合,以整村连片拆改带动私搭乱建整治。此外,义乌市通过旧住宅改造做细“里子”工程,高标准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区块。比如,境外友人集聚地鸡鸣山社区打造了联合国社区,被评为全省首批未来社区场景运营“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宾王市场改建的158文创园吸引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行业龙头入驻;义亭镇的红糖声名远播,“红糖飘香线”应运而生;分水塘村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者陈望道的生养之地,以该村为核心串点成线,红色旅游“望道信仰线”。
图源视觉中国
永康市、武义县、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妙招也同样值得推广。永康市制定了“市域作战图”,16个镇街区细化成“镇域作战图”,明确拆除任务目标,推进全域化整改。同时,永康市定期开展“回头看”督查行动,分三组对全市各镇(街道、区)开展实地检查工作,并发布“红黄榜”,各镇(街道、区)专人专岗专责制作“一企一档”台账,实时更新,做到源头精准防控。武义县则建立起“周四拆违日”集中拆违工作机制,督促各乡镇每周五报送下周拆违任务,尤其针对难度大的违建。通过“吹哨”机制,2023年以来解决复杂历史违建13宗,拆除违建1.84万平方米。再来看看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验。该开发区出台了《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违法建筑处置实施细则》,将每一处违建户主、违法面积、处置措施等进行公示,同时公开举报投诉电话,既接受群众监督,又防止“人情”干扰。值得一提的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违法建筑拆除后的地块规划利用,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实现违建户从不愿拆,转变为同意拆,甚至自己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