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汝南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爱情故事,关于梁祝之乡也有不同的说法——浙江鄞县和河南汝南县。
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尽管墓已被盗,但是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与梁祝发生的时代相吻合。
据说汝南县马庄乡,祝姓女儿与马姓儿子不会通婚,这个风俗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汝南县的得名由来。
汝南县本为汝阳县——隋大业初年(605年)析武津县(即上蔡县)设汝阳县,属蔡州。
▲隋朝汝阳县及周边地图
隋朝的汝阳县因位于汝水之北而得名,而汝南县并非因为位于汝水之南而得名,而是因为古为汝南郡郡治而得名。
汝南郡始建于西汉初年,最初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东汉时期郡治地迁至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三国曹魏时期郡治迁至新息县(即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直至东晋时期郡治迁至悬瓠城(即今河南省汝南县)。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汝南郡为豫州。
▲西汉汝南郡及周边地图
从上图西汉地图可以了解,汝南郡因位于汝水之南而得名。
▲汝南地名变迁
汝南西周本为蔡国属地,自秦建县上蔡县,直至东晋。自隋以后,汝阳县一脉相承,沿袭到民国初年。民国二年方改为汝南县。
▲悬瓠城城门
三国两晋时称“悬瓠城”,一度为上蔡县治和汝南郡治。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迁汝南郡治上蔡县于此,称悬瓠城。悬瓠,是个象形地名。
《水经注》有云:河自东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称悬瓠城。
此汝阳非彼汝阳,现在的汝阳属于洛阳。
古汝阳今所属位置在河南省汝南县附近。
▲汝南风光
汝南县是驻马店下辖县,西临驻马店市驿城区,东临平舆县,北临上蔡县,南临正阳县;下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81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85万人,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5万亩。